自残行为是心理疾病吗

如题所述

当然是有心理问题的。但也不要把这种“自残”行为看的过于严重。

人为什么会产生自残行为?

人在极度压抑,痛苦,愤怒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这种极大的痛苦情绪需要一个出泄口。这个时候就像一个快被胀破了的气球。如果不采取减压方式,可能会精神崩溃和情绪失控。

两利之间选其大,两害之间选其轻。

这个时候必须通过一种方式,把这股负能量发泄出来。不是对外产生攻击行为,就是对内产生攻击行为。也就是“自残行为”就是这么产生的。

一个人在后悔愧疚自卑的时候,会出现自打耳光,拿头撞墙,用不吃饭,不喝水,来惩罚自己。把自己置于一种“肉体痛苦”的状态。

这些行为从本质上就是用自己的身体痛苦惩罚自己,来替代自己的精神痛苦。让自己心里好受些。

自残行为通常发生在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群体,理由也很简单。这个年龄段没有自己的舒压方式,价值观不稳定。俗称“不成熟”。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稳定器。它有两个作用,向上利于生存,向下堵住风险。

一个稳定的社会,首先它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比如中国的儒家孝道体系,西方的基督教体系。日本的天皇体系。也可以叫对错是非观。

一个人也是如此,自残行为的人首先他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他的对错是非观是模糊的。

自残行为从好的一面来说,它就是一种“断臂求生”的做法。避免了让自己精神崩溃和情绪失控。那会更严重。

对于有这类问题的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减压方式,不要积累情绪。定期减压,不要让自己一直处在一个紧绷状态。

当面问题当面解决,不要一直在心里装着。积累多了久了早晚会在一个点上爆发出来。

像个炸药包一样,不知道时候就被一下子激怒了,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

对外叫攻击,对内叫自残。害人有害己。

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给自己释放,学会定期大吃大喝一番,学会定期疯玩一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自残是指自己心理上的一种疾病导致自己伤害自己,而表现出自残可能是患有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所导致的,当人对某种东西抱有很大的希望当希望破灭的时候就会容易导致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打击,容易想不开,出现自残,或者是自杀等,患有抑郁症也会容易导致出现这种状况。

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因此,如果不特别指明,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
第2个回答  2020-10-18
是的。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
1。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比如,产生幻觉:对面明明没有人,却声称自己看到有个人走过来,并且坚信看到了。这是幻视。类似的还有幻听,幻嗅等。再比如,产生妄想:认为有人要害自己,有人总是跟踪自己,监视自己,并深信不疑。这是被害妄想。类似的还有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等等这是明显的主客观不一致,幻觉妄想是精神病的代表特征。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心理活动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者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认知和情绪,行为和情绪之间的不协调,是精神病的区别性特征。比如,连续很长时间不睡觉,不仅不会感到不舒服,反而亢奋多话,这是精神病人躁狂症状的表现。再比如,吃脏的令人作呕的东西,甚至垃圾,粪便,这是意向倒错,是很明显的精神病。
3。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是指18岁以后,基本形成的稳定而持久的态度和性格特征。所以,18岁以后,如果发现一个人的性情大变,纵向比较,和他以前简直判若两人,那么就说明违反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如果以上三原则都符合,则可排除神经病,有一则不符合,就可诊断为神经病性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等。
第3个回答  2020-10-18
是的,是心理疾病。
第4个回答  2020-12-09

是。

自残行为在门诊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类患者通常年纪偏轻、情绪变化也较快、容易冲动,甚至会做出伤害自身的动作。一般来说,患者受到的刺激主要源于家庭亲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临床发现,这类患者通常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疾病。此外抑郁症患者也可能会发生自残行为。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加强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等良好氛围的日益强化,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安全设施的不断改善都为降低伤害风险起到积极作用,是初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与保证。地铁安全门、高楼大厦与外界相连的窗、道等人性化设计、农药高度使用地区的药品合理管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级预防则是降低那些有可能导致伤害或自杀行为出现的种种因素或条件,如治疗精神心理障碍者、关注患严重躯体疾病,丧失功能者以及遭遇重大创伤、生活事件的人。善于发现可能的伤害线索,做好疏导工作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女孩自残令人唏嘘 罪魁祸首竟是抑郁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