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标准译文

要最标准的.
最好每一个考点都有的.
最好把句式也说一下.

与朱元思书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出身寒微,很有才学,受到沈约的赏识。其诗作常用比喻手法,表现怀才不遇、激愤不平之情,或歌颂战士们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有一定的社会内容。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
[编辑本段]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艺文类聚》 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本是吴均写过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
配乐朗诵: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kjzy/bx/200801/W020080109516374246569.mp3
[编辑本段]课文注释

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大约,表示大约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 缥碧:青白色。
10.急湍:湍急得水流
11.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同江水清澈透明。
12.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3.若:好像
14.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5. 寒树: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指树绿。
16.负势竞上:(高山)凭借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7. 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8.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0.激:冲激
21.泠(líng)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2. 相鸣:互相和鸣。
23.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25.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6.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老鹰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
28.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2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0.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1.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还像
32.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交:相互。
33.见:同"现"看见。
34.日:太阳,阳光
[编辑本段]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苍翠高大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茂密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编辑本段]鉴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目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全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智趣。
一、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二、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三、语言美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四、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30
风和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苍翠高大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茂密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第2个回答  2008-12-11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文注释: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本是吴均写给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大约,表示大约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 缥碧:青白色。
10.急湍:湍急得水流
11.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同江水清澈透明。
12.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3.若:好像
14.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5. 寒树: 耐寒长绿的树.
16.负势竞上:(高山)凭借山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7. 轩邈:高远。 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18.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0.激:冲激
21.泠(líng)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翆。
22. 相鸣:互相和鸣。
23.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25. 无绝:就是“不绝”,不消失。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6.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老鹰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
28.经纶世务者:办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2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0.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1.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还像
32.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交:相互。
33.见:同"现"看见。
34.日:太阳,阳光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苍翠高大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鉴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目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辞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全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智趣。
一、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二、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三、语言美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 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 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四、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成为“吴均体”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骈体文 :
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zhì gù ,脚镣和手铐,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文中的语言现象
1.通假字
转:通“啭”。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反:通“返”。例句:窥谷忘反。
见:通“现”。例句:有见天日。
2.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戾 古义:至 .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3.一词多义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
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百 一百许里(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
4.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
即:飞戾天之鸢者
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语句赏析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生动的写出山的魅力,表达了作者能看到美景时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作者抛弃功名、劝友归隐的思想。
备注:【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 、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其中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流贯桐庐境内的富春江山光水色,足以使人陶醉。
富春山水,天下独绝。遥望当年,元代画坛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隐居富春,费时数年绘制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历史名作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如今这烧为两段的画卷,分藏在大陆和台湾的博物馆中。
更好的翻译是: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2-09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缥碧:青白色。2.奔:飞奔的马。3.轩邈:向远处和高处伸长;轩,高,动词;邈,远,动词。4.戾,至。5.经纶,治理政务。6.反,通“返”。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世务者,窥谷忘返: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