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今年第一次教高3,马上要上公开课了,内容是复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一节,请问应该怎样设计这节复习课啊?应该怎样联系现实热点,拓展些什么知识点啊,谢谢大家

应该可以和当前的国共关系联系起来,同时可以设问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有那些成功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1
您好!

认真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节就行了
第2个回答  2008-11-30
好负责的老师啊,我要是有这样的历史老师该多好啊。

哎。。。。。。。。。。我们老师说看见年代末尾是8或9的就多留意留意。重点啊!
第3个回答  2008-11-30
先找一些照片或图片,提提气氛!再临时发挥
第4个回答  2008-11-30
教科书上难道没有吗?应该有的呀!
第5个回答  2008-12-02
http://www.xkb123.com/down.aspx?fileid=161612&site=1
概念

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共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广泛参加的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民主革命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历史分期】

过渡阶段:

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年8月-1946年6月)

内战时期

战略防御阶段 (1946年6月-1947年6月)

战略进攻阶段 (1947年6月-1949年9月)

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作战

【社会矛盾】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包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官僚资本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于此时期的封建主义早已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还由于此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下降到次要地位,所以,此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表述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http://www.zxxk.com/onlinepay/

中国近现代史

一、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发展演变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19世纪60年代经济领域出现三种不同经济模式(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九十年代经济结构的发展演变

例题:1、1949—1956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在经济政治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创新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制订这些措施的原因?

答:重大举措:A、经济方面:(A)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限制、利用”,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B)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C)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B、政治方面:(A)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与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原因:A、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形势严峻,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减少阻力。B、个体农业、小手工业是落后的生产方式。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愿与中共合作,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后,需要加强民主建设。D、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普遍落后。E、为打破外交孤立,寻求和平发展环境。

2、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工业结构经历了三次转变(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与结果、应吸取教训)

A、第一次转变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转变。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发展高速度。结果:在建国初,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曾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使企业、市场失去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B、第二次转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C、第三次转变是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济转变。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世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D、教训:发展工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3、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最能体现时代进步的潮流。阅读下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后回答:

(1)根据上图概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2)分析上图中C处处于发展最高峰的原因。

(3)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发展到顶峰,以后呈下降趋势,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消失。

(2)图中C处是上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顶峰。原因:辛亥革命革命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实业救国”思潮激励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粉碎帝制复辟,宣传民主科学,促使无产阶级的壮大。

4、“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问题:(1)这是中共在什么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

(2)请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共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三大经济纲领的推行使中国出现了哪几种经济成分?这些经济成分的最后归宿是什么?

答:(1)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期推行的。

(2)原因和目的:(A)中国革命的中心问答是农民问题,只有得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中国革命才能成功,农村生产力才能得到解放,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农民阶级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最腐朽的经济形式。不消灭它,就不能推毁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经济基础,就无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私人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恢复、发展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有重要作用。保护民族工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3)出现了国营经济、个体农业和私营工商业等经济形式。(A)解放区没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使之比较完整地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B)从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采取合作化的方式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采取赎买政策和公私合营,使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

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中对中国人民思想改造

例题1、评价孙中山(孙中山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活动主旋律是爱国为公,紧跟时代潮流。曾说:“浩浩荡荡,时代潮流,顺者昌,逆者亡。”又在旧居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答:A、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挽救民族危亡,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孙中山领导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创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号召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起义等斗争,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落入了北洋军阀手中。

B、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清北洋军阀的反动面目,揭起了武装反抗北洋军阀的旗帜,领导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等,但屡遭失败。

C、与中共合作反帝反封建:20年代,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社会贫穷黑暗的根源,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中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倡导国民会议运动。最终国共发起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孙中山一生爱国为公、紧跟时代潮流,为实现民主共和与国家统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伟大爱国者。
http://hist.cersp.com/clpj/gkyj/200611/4370_2.html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