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题所述

一、开课伊始,灵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职校学生上课时,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聊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学习课文之始,笔者努力创设出一种既适合学生走入文本的情境,又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上课就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人名地名的谐音:霍启——祸起;卜世仁——不是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梨香院——离乡怨;十里街——势利街;王熙凤——昔日凤凰;贾宝玉——假宝玉; 林黛玉——林待玉(宝玉)……这些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学生初次接触觉得新奇好玩,又与课文的知识相关,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采用课前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既轻松又有兴趣。
二、课中拓展,灵动课堂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立足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这样通过不同角度的教学形成合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拓展精彩文段,培养语言能力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含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教学中通过一定形式的读、写、说的延伸训练,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感受、品味、积淀语言,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故乡的榕树》一课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整篇文章充满生活情趣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中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非常富于生活情趣,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榕树勾起自己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重现了儿时的愉快生活。结合职校学生语文能力较差,这样的句子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语言,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仿写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仿句,这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作者那种思乡之情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阅读课堂成为学生语言积累的根本。
  2.拓展空白悬念,训练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包含许多诸如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不确定”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质,又能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训练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进行《工作,从卖灯泡做起》一文的教学时,就进行了一次心理补白的描写训练,笔者抓住文中王经理说的话“要干,就干好,要不,就另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其位,谋其职。这个道理,你应该知道吧?”创设了一个拓展环节: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段心理描写,200字左右。有一位学生的短文十分精彩,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实录如下:“是呀,我现在这里实习,我干的好吗?是不是真的不能学以致用?难道我就要这样子混下去吗?难道我真的要另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适合自己的工作到那里找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中闪现。但此时,另外一个自己也在脑中争斗,我读了四年大学,连个实习工作都做不好,怪不得社会上认为当今大学生素质低下,只会读书考试,不会干活,高分低能。不,我不能输给自己,我要跨好我人生的第一步,我一定要把这次实习工作做好,‘要干,就干好!’我要让大家看看我这个大学生的素质!”通过补充心理活动描写,学生对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3.拓展人文内涵,培养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职校学生思想复杂,作为职校教师,更应有强烈的人文意识,不仅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人文内涵,让学生通过对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而且要通过拓展将人文熏陶加深甚至延伸至生活,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质。如《太阳·老人·少女》是一篇抒情短篇小说,它用象征手法来揭示生命的意义,教学本课重要目标之一是充分发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实现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怎样理解本文里太阳、老人、少女的含义?(2)说说身边具有“老人、少女”那样品格的人物。(3)你有哪些感悟,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教学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