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背投电视为什么昙花一现?

是因为性能不行么?

原因如下:

一、画面模糊不清楚,使用成本高

  “看着太模糊”,这是很多消费者对背投电视的评价。由于可视角度窄,有的电视从侧面看甚至一片模糊,这同发展几十年技术纯熟的传统电视相比差距甚远。并且背投电视亮度不均匀,需定期更换灯泡,一般一个灯泡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这同传统电视一次性投入相比又有了很大差别。

二、激烈的价格战

  现在的 液晶电视 售价越来越低,而且其分辨率和显示技术也正在不断进步。大量 平板电视 产品的出现使背投电视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越来越难以保持盈利,以至于各大厂家无法维持背投电视业务的正常运转。

三、技术壁垒

  同传统电视相比,背投电视尺寸更大,辐射更小,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是这些技术在一开始只掌握在少数几个欧日企业手里,迫使其他电视厂家只能投入精力研发为成熟的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促使背光电视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以至于被等离子与液晶电视全面超越。

综上,虽然背投电视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电视机“轻薄、大屏、省地方”的要求,但是这种显像技术明显有着很多的缺点,背投技术的高成本一度使得背投电视成为了有钱人家的象征,并没有真正走进平常百姓的人家,而20000小时左右的使用寿命也不能满足平时的家用,昂贵的维修费用也成为了背投电视被诟病的缺点。随着液晶平板电视的风靡,背投电视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平板电视则有着更强的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8

1、等离子电视技术“封锁”在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手中,完全不向其他厂商开放整个产业链。从而导致了其他厂商纷纷转投液晶电视;

2、等离子电视外形过于笨拙,无法做到LED背光液晶电视那样的纤薄;

3、等离子电视的亮度并不会像具有独立背光源的液晶电视那样高,所以在比较明亮的场所里,等离子电视的观看效果会大打折扣;

4、支持等离子电视技术的几家巨头先后“变节”,最终只剩下了松下一家独撑大旗,这也间接造成了等离子电视阵营的衰亡;

5.尺寸/价格比

液晶和等离子电视都不便宜,相对来说,等离子电视在每平方英寸上的单价要比液晶电视有优势。从2010年的彩电卖场来看,液晶电视的尺寸有22-65英寸,售价2千-2万;等离子主流产品均为大屏,尺寸为40-58+英寸(松下有103英寸产品58万),主流产品售价在4千以上-4万。

第2个回答  2020-03-28

等离子背投电视之所以昙花一现,是因为技术进步的结果。

等离子背投技术,是取代CRT技术而出现的。

等离子背投比起CRT来说,在技术上确实有进步。

如果没有更新的技术出现的话,等离子背头技术还会继续存在相当久的……

但是,造化弄人……更新型的液晶技术出现了……

与液晶电视相比,等离子背投电视在体积与功耗方面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电视机体积太大,功耗太高。

于是,液晶技术逐步成熟之后,等离子背投电视自然就被淘汰了……

aqui te amo。

第3个回答  2020-03-28
等离子电视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一、等离子电视存在技术壁垒
等离子难以接下来,液晶用了将近10年时间,突破大屏的技术、成本困难,进一步蚕食等离子的大屏份额。在这个过程中,3D曾一度带给等离子机会,也如昙花一现。
二、成本太高无法赢得市场认可
这个令人惋惜的事实再次申明,懂市场远比懂技术更重要,商业模式牵引下的技术创新,而非技术迷信,好的技术与好的市场不是等号关系,液晶能一统江湖关键还在于生产成本适应了大众需求。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主导市场的众多彩电企业的认可。
三、战略投资失败
曾经以40英寸为分界线,“大屏看等离子、小屏看液晶”的差异化定位一度成为两者分野,但也很快被追赶上来的液晶产品尺寸不断上窜,大尺寸产品商量后,等离子优势荡然无存。
第4个回答  2020-03-28
1、画面模糊不清楚

  一些人曾认为是其价格高。但这个理由已站不住脚了,因为随着背投电视的大幅降价,其销量依然迟迟上不去。

  “看着太模糊”,这是很多消费者对背投电视的评价。由于可视角度窄,有的电视从侧面看甚至一片模糊,这同发展几十年技术纯熟的传统电视相比差距甚远。

2、使用成本高

  背投电视亮度不均匀,需定期更换灯泡,一般一个灯泡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这同传统电视一次性投入相比又有了很大差别。

3、激烈的价格战

  液晶电视的售价越来越低,而且其分辨率和显示技术也正在不断进步。大量平板电视产品的出现使背投电视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越来越难以保持盈利,以至于各大厂家无法维持背投电视业务的正常运转。

4、技术壁垒

  同传统电视相比,背投电视尺寸更大,辐射更小,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高端产品的代名词,但是这些技术在一开始只掌握在少数几个欧日企业手里,迫使其他电视厂家只能投入精力研发为成熟的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促使背光电视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以至于被等离子与液晶电视全面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