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学派的学派理论

如题所述

方法论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主张抽象演绎法。他们深刻地指出,经济本质上就是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他们把社会看作个人的总和,个体经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这样,经济中的个体为追求个人欲望满足而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时的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再从这一模式的法则引伸出适用于各种经济发展条件的普遍经济规律。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依照这个理论,商品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表示人对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的感觉和评价;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如果其他商品价格不变,则某一商品的价格只由该商品供求双方的主观评价来调节,并由能使供求达于均衡的边际评价来决定;如果考察所有商品在相互影响和制约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则各商品的价格之比应等于他们的边际效用之比。边际效用价值论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分配理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几种主要的分配理论,虽然都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但其分析的前提条件和具体论证又各不相同。 柏姆-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指出收入是物品价值的时差,即人对同种类同数量物品在现在和未来两个不同时间内评价的差异。柏姆-巴维克把物品分成能够用来满足眼前需要的现在物品,和只能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未来物品;在若干法则支配下,总是倾向于高估Future物品的价值而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因此,当同种类同数量的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时,两者之间就存在价值的差额,为了填补这个差额以实现等价交换,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就须向Future物品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Future柏姆-巴维克把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借贷和土地出租都归结为Future与未来两种物品的交换,从而指出企业利润、借贷利息和租金从根本上讲都是时差带来的利息。
维塞尔的归属论把主观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结合起来,依据消费物品的效用来确定生产性物品(土地、劳动和资本)的价值或其生产性贡献,从而确定它们各自在产品中的分配份额。类似的观点已由门格尔提出,但他没有作出确定的表述和具体的计算。维塞尔指出,为了将消费物品的主观效用分别地归属到有关的生产性物品上去,需要把若干生产性物品的不同组合所带来的不同效用,用方程式分别表示出来,只要方程式数目与未知数(生产性物品)数目相同,便可计算出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性贡献,也就是它们的分配额。例如,假定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又假定它们的不同组合可产生如下各不相同的效用:X+Y=100,2X+3Z=290,4Y+5Z=590,则X=40,Y=60,Z=70。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进一步将边际效用论、生产三要素论和土地收益递减律”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证明了完全自由竞争的静态社会条件下,存在着按照生产要素的实际生产贡献(即按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的自然规律。克拉克指出,边际效用论、生产三要素论和土地收益递减律都是不必再证明的公理,而劳动与资本收益递减律又是土地收益递减律的扩大。据此,他指出,在劳动不变而相继增加资本时,每一单位增加资本所提供的产量(产值)增量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产值),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由于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利害关系的制约,资本利息必决定于资本边际生产力。同样,在资本不变而相继增加劳动时,每一增量劳动所提供的增量产量(或产值)依次递减,最后增加的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产值),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与资本的利害关系使工资必决定于劳动边际生产力。企业家是执行“调和职能”的劳动者,所以企业家收入属于工资中之一类,按劳动边际生产力决定。土地归属于资本,地租是土地投资的报酬,按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企业超额利润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动态经济范畴,将会因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而化为其他收入(主要是加到工资中)。边际生产力论的出现,最终完成了将边际效用原理推广到包括产品分配领域在内的整个经济领域的过程。它也是边际效用学派的最具代表性的分配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