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挪威的森林〉里的永泽啊

永泽是一个特别的人,他的价值观特别但是却让很多人欣赏,你的看法呢

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本科毕业论文就是写这个人的...

貌似太多了,发不了....
这个第一部分,永泽的性格分析,仅供参考~究竟只是本科论文,水平不高,见笑了~

(一) 永泽自身的性格特征与思维方式。

(1) 自恋

弗洛姆曾经指出“积极的自恋者,脸上时时表现出特异的神采或自大;消极的自恋则常常表现出愤怒、幽怨或孤独。”故此,自我向内退缩则形作自怜;自我向外过分膨胀则形作自私利己。(注二)
永泽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自恋者。他的自恋在本书中男主人公第一次与他相见时便已有充分的体现:
“若是通读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他自言自语似的说。我们果真成了朋友。那是十月间的事。(注三)
二人成为朋友的契机,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村上春树曾经说过“在一九六八年,阅读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虽然算不得反动之举,也终非值得提倡的行为”(注四)。这部小说有着极其浓厚的幻灭的色彩:曾经的女友浅薄而贪婪、现实中的社会空洞而虚伪,暴发商盖茨比不但没能用金钱、财富换回昔日的爱情,反而最后葬送掉自己的性命。整篇小说即是“美国梦”的破灭。
永泽与渡边由于同样的爱好此书而成为朋友。书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永泽为什么喜好这部小说,在渡边问及为何永泽会选择阅读过世方二十八年的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时旁敲侧击地提了一句“像菲茨杰拉德那样的杰出作家可以网开一面嘛!”无从考证作者写下这一句的意图。照我自己的揣测,永泽之所以喜好这本书甚至愿意打破自己不阅读过世不满三十年作家的作品的原则,是出于对社会、对人性的一种冷眼的嘲弄。
有一点不能不提及的就是永泽的阅读原则:
“他宣称: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
“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注五)
他喜爱的作家是“巴尔扎克、但丁、康拉德、狄更斯”一类“不能说有当代感”的作家,原因竟然是“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乡巴佬、小市民才那样。有识之士不会如法炮制,取羞于人。”(注六)
他的自负,从某些方面来说,体现为一种独特的优越感,也体现为一种对世人的不屑。这一点同样也在阅读这方面体现出来:
“这宿舍院里,多少算是有识之士的,惟独我和你。其余全是一堆废纸屑!”(注七)
在永泽眼里,有识之士仅自己和同样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渡边而已。这样的一种傲慢和自恋使他无法、也不能把自己和他人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来衡量。正如他不可能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就算是对自己的女友,也同样有着颇为不近人情的想法。初美,一个非常单纯而善良的女孩子,死心塌地地爱着永泽,且对他的寻花问柳向来不闻不问,她所求的只是永泽的爱情而已,为此,她毫不吝惜地付出自己的一切,并且不时还要忍受永泽的轻辱。而永泽对于这样一个令任何人都为之怜惜的女子,却也毫不心软:
“不过,初美的事你怎么办呢?进修之后要出国工作,几年也回不来吧?她可如何是好?”
“那是初美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不明白什么意思。”
他把脚搭在桌面上喝着啤酒,打了个哈欠。
“就是说,我没有同任何人结婚的念头。这点对初美也说得明明白白。所以嘛,初美如果想和某人结婚也是可以的,我不干涉;要是不结婚而想等着我,那她就等。就这个意思。”(注八)
这一点便是本文开头时弗洛姆所说的“自我向外过分膨胀则形作自私利己。”过分的自我膨胀使他完全罔顾他人的感受,最后直接导致了初美悲剧性的结局“当初美她--如同我的许多熟人那样--来到人生的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像突然想起似的自行中断了生命。她在永泽去德国两年后和一个男子结了婚,又过了两年便用剃刀割断了手腕动脉。”(注九)对于初美的死亡,永泽虽然也表现出了一种类似哀伤的情绪“由于初美的死,某种东西消失了,这委实是令人不胜悲哀和难过的事,甚至对我来说。”(注十),但是,他的“悲哀和难过”并不能让他对自己进行反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惆怅之情,但他仍然会“以同一程序勇往直前”,去往他自己的天地。初美的死并不能使他的脚步稍有停顿。

(2) 矛盾

正如渡边所说“永泽是一个集几种相反特点于一身的人,而这些特点又以十分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他热情得无以复加,连我都险些为之感激涕零,有时又极尽搞鬼整人之能事。他既具有令人赞叹的高贵精神,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他可以春风得意地率领众人长驱直进,而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沼里孤独地挣扎。一开始我就清楚地觉察出了他这种内在的矛盾。而其它人却对此视而不见,委实令人费解。他也背负着他的十字架匍匐在人生征途中。”(注十一)
永泽的矛盾,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他的自负和自傲。由于习惯性的优越感,他无法也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他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将自己这种思考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而在永泽看来,自己的思考方式是最正确的,而别人也应该用他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这种过于个人化的思考方式,使他对一切事情的处理都极为理性化,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需要的不是理想,而是行为规范。我不能说理性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用过于理性的方式来处理一切,实在显得太过不近人情。对于初美,这个与他交往三年的女友,他的处理方式,在任何人看来,都实在过于无情。永泽对初美所持的态度是“初美如果想和某人结婚也是可以的,我不干涉;要是不结婚而想等着我,那她就等。就这个意思”(见注八)。在他看来,无论初美选择哪条道路都只是初美个人的事情,与永泽自己毫无关联。初美的任何选择,都无法对他自己的选择有左右的力量。他即他,初美即初美,两者独立存在,无法相互影响、干预。事实上,这种思想也非常合乎本书的主题与意境。正如男主人公渡边十七岁前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生在此岸,死在彼岸,我在此岸,不在彼岸。”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初美和永泽的爱情(或许永泽并不认为这是爱情,照他自己的说法:“但就是不能打心眼里爱上某个人,而总是有个地方保持清醒,并且有一种饥渴感,如此而已--这我看得明白。”(注十二))的无果的结局也是由二人的性格差异所致,并不可以完全归罪于永泽过于理性的人生观。初美本身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就带着悲剧性的意味。如她自己所说:“可是渡边君,我并不是脑袋好使的女人,总的说来,有些迂腐和古板。什么人生观啦责任啦,怎么都无所谓。结了婚,每晚给心上人抱在怀里,生儿育女,就足够了,别无他求。我所追求的只是这个。”(注十三)这是最根本的分歧所在。在永泽的人生计划里,根本就没有同任何人结婚的打算,他要的,不是安定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他的人生信条是“我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到极限绝不罢休”。(注十四)要在“不公平的社会”作为强者而生存下去,拿到自己想要的,自己不想要的就不拿。初美的悲剧在于她并不属于永泽“想要”的。在这一点上来说,其实永泽早已经告知初美“社会这东西,从根本上就是不公平的。这不能怪我,本来就是这样。我可是一次都没有骗过初美。在这个意义上,我这人是可谓不近人情,我早已告诉她,如果不愿意,那就各奔东西。”而初美却相信永泽在“几经风雨、几经挫折之后,加上长时间的天南海北”之后,对自己的感情会产生变化,或许会愿意安定下来,跟自己在一起也说不定。照初美的说法,便是“现在的我惟有等待而已。”就算是渡边规劝她“若是普通人,或许会那样。但那个人另当别论。那人的意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强,而且每天每日都在不断加强,越是遭受打击越是自强不息。他甚至宁肯生吞蛞蝓也不在人前认输。对这样的人你还能指望什么呢?”(注十五)劝她放弃时她也不愿意放弃对永泽的爱意。初美这个角色让人感到怜惜的地方就在于此。明知道几乎无望的事情也不惜代价去争取,她的过失只在于她根本就爱上了错的人。最后这个“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也未能幸免,在永泽离开四年以后,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孤独而自杀。
初美的结局,如果用永泽的说法来说,应该就是初美的责任,与他毫不相干。关于她的死亡,永泽所感到的“不胜悲哀和难过”,事实上也不过一种遗憾和感伤而已。
以上关于永泽和初美的阐述,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即是永泽性格中自恋的成分已经自我膨胀到了自私的地步。这种自私,使他可以完全罔顾其它人的感受,我行我素,做出残忍的事情。
而矛盾的就是,永泽的个性中的另外一个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并没有什么权力欲金钱欲,真的。或许我这人俗不可耐刚愎自用,但那种玩艺儿却是半点儿都找不到我头上。就是说,我是个没有私欲的人,有的只是好奇心,只是想在那广阔无边而险象环生的世界里显一显身手罢了。”(注十六)
他说自己“没有私欲”,这一点也没有虚假。渡边所欣赏的也是“他最大的美德是诚实。他决不说谎,从不文过饰非,也不隐瞒于己不利的情况。”(注十七)他有的只是好奇心,就连他对自己参加外务省的考试的解释也是这样的:“不过最主要的理由是想施展一番自己的拳脚。既然施展,就得到最广大的天地里去,那就是国家。我要尝试一下在这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中,自己能爬到什么地步,到底有多大本事。懂吗?”(注十八)他对社会的态度极其奇怪,既然已经看透了它的本质,即“不公平”,他对社会始终抱着一种冷冷的嘲弄的态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他所具有的好奇心,使他在“在这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中,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往上爬,要看看自己到底能爬到多高。用如此嘲讽的态度,却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不能不说也是一对极端的矛盾了。此处要提到的是,永泽是一个极其努力的人。《挪威的森林》中提到过,永泽的头脑极好,家世也很不错,但永泽并未像一般的聪明人富家子弟那样,自恃聪明或富有,不肯付出努力。他说:“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注十九)而且,永泽所谓的努力,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定义:“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注二十)在永泽眼里,那些“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地忙个没完”的人所做的只是劳动,而不是努力。那些忙忙碌碌的人有的只是目的,而不是主动的。
正因为永泽的劳动是主动的,所以在他看来,他有更多的权利获得成功,并因此而看不起那些只是劳动,而不是努力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永泽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乃至和女子大交道等方面都能取得颇大的成功。在此处与永泽形成对比的是渡边曾经的好友——木月。永泽永远春风得意,在任何场合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一切,而木月与其相比,则无疑是个失败者。甚至于自动退场,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自杀,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种不足取的逃避的方式。但是,到了最后,无论是懦弱自怜如木月、直子、单纯善良如初美、甚至坚强能干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永泽的翻版的直子的姐姐,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这种方式来逃避生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6
引用渡边的话:“永泽是一个集几种相反特点于一身的人,而这些特点又以十分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他热情得无以复加,连我都险些为之感激涕零,有时又极尽搞鬼整人之能事。他既具有令人赞叹的高贵精神,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他可以春风得意地率领众人长驱直进,而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沼里孤独地挣扎。一开始我就清楚地觉察出了他这种内在的矛盾。而其它人却对此视而不见,委实令人费解。他也背负着他的十字架匍匐在人生征途中。”1.印象很深的一段话:“你对人生没有产生过恐怖感?”我问。“我说,我并不是那么傻。”永泽说 ,“固然有时也对人生怀有恐怖感,这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我并不将它作为前提条件来加以承认。我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到极限绝不罢休。想拿的就拿,不想拿的就不拿,就这样生存下去。不行的话,到不行的时候再另行考虑。反过来想,不公平的社会同时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社会。”… …“不过,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我嘴里,我在尽我的一切努力,在付出比你大十倍的努力。”… …“所以,有时我环顾世人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为什么不知道努力呢?不努力何必还牢骚满腹呢?”我惊讶地看着永泽的脸:“在我的印象中,世上的人也都在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地忙个没完,莫不是我看错了?”“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永泽断然说道,“我所说的努力与这截然不同,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 在看到这段之前,我单纯地以为,永泽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考入东京大学,顺利地通过外务省考试,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既头脑聪明又会耍小聪明的花花公子。看完这段之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点:他不仅有“到更广阔的天地里伸展”的野心,更是有目的性的。单从事业这方面来看,他无疑是成功的。同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每每渡边回不了宿舍,就找永泽摆平。2.但凡是野心家,大概都是有些自私、甚至自恋的,永泽也不例外。-“若是诵读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永泽这句话就颇有点将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的意味。-还有一句经典的,“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 在拥有像初美这样优秀的女友的情况下,却还是到处粘花拈草。两年后,渡边收到永泽表示“不胜悲哀和难受”的信,当即将其撕得粉碎,从此与永泽断交。永泽不爱初美吗?爱,对于他来说,只是对于自己。他自私到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或是说,他根本不在意这种事,“粘花拈草”对于他也不过是一个不厌其烦的游戏。可能永泽背负的十字架就是他的野心,这使他看清许多明白事,在人群中变得光彩夺目,却失去了最真挚的那部分。
第2个回答  2007-07-05
一个不属于社会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