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时间多长最合适?

采取什么姿势?

  午睡半小时,益寿又延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午睡应该躺在床上,才能使身心都得到放松。坐着打盹替代午睡不利于消除疲劳。因为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全身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减慢,头部供血减少。而坐着午睡由于体位关系,供给大脑的血液更少,使人醒后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所以这种午睡方式是不合乎卫生的。伏在桌上午睡也不可取,因为伏案睡觉会压迫眼球,造成眼压过高,久而久之会使眼球胀大、眼轴增长,形成高度近视,使视力受到损害。

  三,给你个超常贴你看看有帮助?

  睡午觉并不是偷懒的标志。据有人研究,睡个午觉,哪怕只有15到30分钟,都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其功效甚至超过三杯浓茶。

  给健康充充电!
  如果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午睡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对上班族尤其是一种有效的“健康充电法”。这对防止中风及心脑血管疾病乃至抗衰、延寿、美容都有好处。如何让午觉睡得又安稳又有利健康呢?

  1、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最佳时间为1-2小时。

  2、不要饭后即睡,刚吃了饭,消化器官正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午睡会降低消化机能,应于饭后10-30分钟再睡。

  3、要在床上睡,不要伏案或靠沙发、椅子而睡:这会造成吸入氧气不足,头部血流量减少而出现“脑贫血”。伏案睡,以手代枕还会造成压迫眼球、手腿麻木、某些肌肉群仍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充分休息。

  4、选择环境,不要在喧哗的场合午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也不要在屋檐下、过道里或树荫下睡,因入睡后体温下降、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易患感冒或生其他疾病。

  5、不要为了午睡而服安眠药,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为什么要重视午睡?
  可能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饭后睡一会儿,这并不是我们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而午睡恰恰是人体保护生物节律的一种方法。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某种变化;同时发现,午睡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而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午睡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方式。最初,午睡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睡成为人们避免遭受热浪袭击的方法。

  尽管有少数人从某一时期开始不再午睡,但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是被迫放弃这种“享受”的;如果放弃午睡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条件,他们会重新养成午睡的习惯。应当提倡的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使自己无暇午睡。

  近年来,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有3个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人除了夜间睡眠外,在白天有一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专家们认为,人白天的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紧张的情绪所掩盖,或被酒茶之类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消除。所以,有些人白天并没有困乏之感。然而,一旦此类外界刺激减少,人体白天的睡眠节律就会显露出来,到时候会有困乏感,到了中午很自然地想睡觉。倘若外界的兴奋刺激完全消失,人们的睡眠值亦进一步降低,上下午的两个睡眠节律也会自然地显现出来。这便是人们为什么要午睡和老年人为何白天要打几个盹的道理。

  研究表明,午睡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午睡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睡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睡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一定要重视午睡。

  怎样才能睡好午睡?

  (1)不要饭后即睡:刚吃了午饭,胃内充满了食物,消化机能处于运动状态,如这时午睡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长期这样会引起胃病;同时,也影响午睡的质量。

  (2)注意睡的姿势:正确的姿势是将裤带放松,便于胃肠的蠕动,有助于消化。而一些人习惯或迫于条件所限,在午饭后坐在椅子上或沙发上打盹,也有的趴在桌子上午休。这样不但休息不好,而且有碍健康。趴坐而眠者,有时会感到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和面色苍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这是因为,当人们睡眠时,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以致流经脑部的血液相对减少,若是趴坐而眠,体位关系而使脑部血液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上述一系列不适,特别是中午饱食之后,其症状尤为显著。另外,趴在桌上午睡,上半身的重量压在胸部,会导致呼吸不舒畅,增加心肺工作量;手臂垫衬在头面部下,造成手臂和头面部血管受压,时间一久会使手臂麻木,甚至还可影响美容;趴坐而眠,周身的肌肉不能得到很好地放松,不利于消除疲劳。因此,午休之时应当平卧休息,如果条件不允许,可睡躺椅休息。

  (3)时间不宜过长,以1小时为宜:研究认为,人的睡眠分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是周期性循环交替。一般人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由浅睡眠进深睡眠阶段,这时大脑的各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加深,脑组织中许多的毛细血管暂时关闭,流经脑组织的血液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少,若在此时醒来,就会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这是由于被抑制了的大脑皮层还未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还未开放,大脑出现暂时的相对的供血不足,造成一时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这种症状短则十多分钟,长则半个多小时才能消失。就一般人而言,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职业、劳动强度、个人差异而适当伸缩,以午睡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标准来决定午睡的时间。

  最后需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是,午睡是人体生物钟调节的结果,只有需要午睡才睡。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午睡,更不能为午睡而服安眠药。

  听美国专家细说午睡的危害

  中国人有午睡习惯,认为可帮助补充精力,有益健康,也可提高工作效率。无所事事的老人,空闲太多,因此最爱睡午觉了。到了炎热的天气,更让这些老人喜欢午后与周公相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有机化学博士黄顶立却提出了叫人“震惊”的意外答案。他根据以色列哈达沙大学医院的调查报告指出,经常午睡反而会增加老人的死亡率。

  这份报告刊登在1999年7月26日的一份内科医学档案期刊上。该调查针对居住在耶路撒冷的455名70岁老人进行研究,其中有午睡习惯者占60.7%。有午睡习惯的男比女多,前者约有68%,后者约51%;而有午睡习惯的心肌梗塞病史者,又比无心肌梗塞病史者多,各有78%和58%。在6年的研究调查期间,共有75人死亡,其中有午睡习惯者的死亡率为20%。进一步调查,去除多项生活形态、危险因子、疾病等干扰因素后,有午睡习惯的平均死亡率相对风险较高,约为没有午睡习惯者的1.1倍。

  为什么多数人认为午睡可“延年益寿”的这个好习惯,却成了可能造成老人“早死”的原因?

  黄博士说,在晚上睡觉时,心跳速率和血压会降低,早上睡醒时,心跳速率和血压恢复上升。所以早醒时,血液动力学有最大的改变———由睡眠的基层低点状态,变成睡醒的活跃高点状态,因而造成早上睡醒时,会有较密集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的活动,而可能增加这两个血管“受伤”风险的机率。过去一些研究也证实,睡醒会增加心血管和脑血管相关的死亡风险。

  午睡时,心跳速率和血压也会像晚上睡觉一样降低;而醒来后,心跳速率和血压又恢复提升。所以,多一次的午睡,等于多一次血液动力学由睡眠的基层低点状态,变成睡醒的活跃高点状态,如此日复一日的“高高低低”状态变奏,更可能促使心血管和脑血管的风险大大增加。也就是说,老人家的健康状况如果稍微差一些,午睡反而可能成为夺命“杀手”!

  不过,谢木昌中医师认为,老人晚上睡眠较短,到了隔天早上十一二点时,也就是中医所谓的“阴阳交替”的时间,容易感到疲累,如果能睡半小时至1小时,可恢复精神与体力,思考能力也加强。

  他说:“晚上睡得少,脑血管和心血管也没有多少时间‘休息’,因此午睡正好可以让这些血管‘休息’一下!”

  谢医师曾到北京考察时碰到一名82岁高龄的教授,他有午睡习惯,配合运动,人健康硬朗。因此,谢医师强调生命在于运动,老人家如果在傍晚时分做些轻柔运动如气功或散步等,“睡死”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为什么说午睡有益于健康?

  对于午睡是否有益于健康,在世界各国的睡眠研究专家之间曾有过争论。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是:午睡有益于健康。

  人体的睡眠遵循超昼夜节律,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有3个睡眠高峰,尤其以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除了夜间睡眠外,人在白天还有一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然而,人的白天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紧张情绪所掩盖,或被酒茶等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消除。所以有些人白天可不显现困乏感。当外界的刺激减少,人体白天的睡眠节律就会显露出来,到时就会有困乏感,很自然地中午要睡午觉。

  午睡也是人体的一种生理需要,它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有利于下午和晚上的工作学习,而且也是夏季预防暑热的一项积极措施。国外有资料证明,在一些有午睡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因此,从健康角度来说,午睡是有益的。当然,是否午睡还要因人而异。

  午睡在哪些情况下是必要的,如何讲究午睡卫生?

  午睡,在我国比较普遍,尤其是南方,在夏天,差不多人人都要睡一会儿。但是没有午睡习惯的人还是不少。午睡的需要与否,得看具体的情况。

  午睡对于那些从事比较刻板、单调、乏味而又缺乏紧张性的简单重复活动的人,是需要的,合理的。国外有的心理学家主张在上班时间内给坐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以打盹时间,等清醒后再开始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据采纳部门的反映,这种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那些强度大的体力活动者,如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等,他们活动了半天,午饭后安静下来时多数会出现发困想睡的感觉,这时午睡一下,可以保证精力旺盛地投入下午的劳动、工作。因此,午睡对他们是可取的。

  有的人午睡是为了补充夜间生理睡眠的不足。夏季白天长,夜间短,晚上炎热,睡觉的时间相对变少;高温季节为了防止中暑,避开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刻;在南方天气炎热,有些城市下午要到三四点钟才办公。碰到这些情况,午睡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和小学学龄儿童,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需要较长,按照儿童年龄的不同,安排足够的午睡时间,对儿童的发育成长是有益的。

  还有,对那些体弱、有慢性病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午睡也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病人全身器官的整体功能下降,体力恢复较健康人慢,睡眠的时间也就要相应增加,午睡就变得必要了。

  午睡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午睡是用少量的休息时间换取半天的工作精力,这被认为是合算的。但是,在需要连续工作而不能保证午睡的情况下,午睡就变得不必要了。

  午睡要讲究卫生。午饭后不要立即躺倒就睡,因为刚吃过饭,胃里被食物所充满,不易入睡。最好在饭后稍活动数分钟,如散步等,以利于胃内食物的消化,然后再睡。午睡也要注意姿势,不要俯卧或伏在台上睡,要知道,俯卧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增加心肺工作量;伏卧时手臂被头部垫衬,时间一长会使手指麻木。最理想的睡眠姿势是向右侧睡,这样即不会使心脏受压,又可帮助胃里的食物向十二指肠移动。

  有些人午睡贪图“凉快”,喜欢睡在有“穿堂风”的地方或电风扇下面、水泥地上,这样容易着凉。因为人在睡眠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凉风一吹容易着凉得病。少数青年人在午睡后发现嘴歪了,就是吹“凉风”诱发的。所以,午睡时要防止着凉,夏秋天气变化时,午睡还要盖上衣服或薄被。

  一般认为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过长,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有些人刚开始午睡偶而也感到不舒服,碰到这种情况,不必担扰,只要起身后稍许活动一下,用冷水洗一下脸,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三,怎样调整睡眠时间

  有的人由于各种原因,睡得很晚,然后第二天早上就起得很晚,这样第二天晚上就又睡不着了。这种生活习惯不利于健康,怎样将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习惯纠正过来呢?网友支招如下:
  搞清楚每天为什么会晚睡,如果是事情没做完必须晚睡的,那么,一定要适当的早起。起床早了,白天肯定会困倦,那就睡15-30分钟的午睡吧。
  如果是由于习惯,每天都要搞到很晚才睡,就有意识地安排好,提前半小时睡觉,慢慢的把睡觉时间前挪,一直挪到合适为止。
  改变生活习惯是一个痛苦的不适应的过程,必须下决心坚持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6
专家建议:午间睡眠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最好。人对午觉、晚觉的时间都有内在的生物节律,困倦的人习惯以午觉作补偿,一觉睡上几个小时,这就超过了生物钟的午觉规定。这时人的生物节律就会发生紊乱,把午觉误当成晚觉,可3、4个小时又没有达到晚觉6、7个小时的时间规定,人反应出来的感觉是没睡够。过长的午觉不但不能达到清醒的目的,还会加重“欠觉”的程度。要达到最好的午休目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生物钟认同的时间范围之内。
除了午睡的时间有最佳时段外,午睡的姿势会不会对睡眠质量有影响呢?躺在床上睡觉当然最好,不过由于午觉时间很短,倒不必那么讲究,只要舒服就行。
专家认为,要彻底解决夏乏,最根本的还是要睡好晚上那一觉。夏天的特点是黑得晚亮得早,这种环境下,人不自觉地晚睡早起,使睡眠时间缩短1-2个小时。另外,夏天热,又有蚊虫叮咬,对人的睡眠质量很有影响,所以夏天晚上没事还是早睡为宜。
第2个回答  2011-06-26
共有3种午休:

—长时间的午休。时间为30分钟到90,对于极度疲劳后恢复体力非常理想,最好躺着睡。

—时间为5到30分钟的一般午休对于恢复体力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坐着休息;

—少于5分钟的短时间休息使人振奋,且随地可以进行(比如在地铁或在公共汽车上);

—对于婴儿,午休长短根据年龄而变化;

—从6个月开始,婴儿的午休时间大约在2到3个小时;

—从8个月开始到2岁,孩子在晌午需要睡2个小时;

—从2岁到4岁,午休大约1到2个小时。相反,在4到5岁时,就不再会有这种小睡一会儿的需求。

慢慢起床
第3个回答  2011-06-26
午休2小时为宜,姿势根据各人的习惯来,侧卧或朝天,一般建议侧卧,但有的人朝天平躺会感觉更加舒服。
第4个回答  2011-06-26
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1小时以内。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如果人们在深睡眠阶段突然醒来,由于大脑皮层中较深的抑制过程不能马上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网也不能立即开放,势必造成大脑出现一过性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人体会感觉非常难受。这种不适感觉大约要持续30分钟左右才会逐渐消失。可见,午睡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应以1小时以内为宜,这样既能有效消除疲劳,又不至于睡得过沉而不易醒来。
最后,午休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盖好衣被,因为人在入睡后,体温相对较低,入睡和清醒时的冷热不均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