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过的生物入侵者现象?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如题所述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 紫茎泽兰 2. 薇甘菊
3. 空心莲子草 4. 豚草
5. 毒麦 6. 互花米草
7. 飞机草 8. 凤眼莲
9. 假高梁 10. 蔗扁蛾
11. 湿地松粉蚧 12. 强大小蠹
13. 美国白蛾 14. 非洲大蜗牛
15. 福寿螺 16. 牛蛙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外来生物入侵调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3年初,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走进北京海洋馆,参观经过处理的食人鲳。不久前食人鲳曾是人们争相参观的热宠,它们撕扯活鱼的景象不知让多少人心惊胆战,号称“水中狼族“。但此刻,它们却只有一动不动地躺在冰柜中,睁着无望的双眼。关于食人鲳的报道随着它们的沉寂渐渐低落。然而,制造轰动的始作俑者虽已沉寂,关于外来入侵种的思考却不会随之停止。人们为什么对它们如此敬畏,甚至都不容它们生活在小小的水族箱内,难道仅仅是因为它们生性残暴吗?

“因为在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鱼”,海洋馆的负责人介绍道,“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我曾看过一些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报道,但总觉得微甘菊、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麦穗鱼这些略显柔弱的名字如何能与“入侵“联系起来呢?食人鲳尖牙利齿倒也罢了,太湖银鱼长不盈指,又如何能“造成生态系统毁灭性打击“呢?外来入侵物种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小龙虾就是入侵物种

“外来种实际上已经来到我们生活之中,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罢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吴岷博士是我国贝类研究的专家,谈起贝类入侵种如数家珍。“比如说,北京人非常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现在小龙虾已经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胁到堤坝设施。“吴岷博士还指出,曾经活跃在人们餐桌上的福寿螺、白玉蜗牛在初期都是作为高蛋白食物引入并在我国大力推广的,然而由于市场原因,被大量遗弃或逃逸,现在已经侵入到农田和自然系统,成为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

原来外来入侵种已经到了我们的嘴巴前面。接下来的采访越来越令人心惊。除农业、林业、渔业中已被作为病虫害治理的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国许多繁华都市的小区、路旁、沟边、荒地、园圃、操场、草坪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为入侵杂草的天堂。婆婆纳、苘麻、蔓陀罗、反枝苋,甚至还包括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三裂叶豚草都随处可见。

国家环保总局的杨朝飞先生向我们提供了部分数字: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关于外来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也有初步的统计报告。列举数字是枯燥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仔细阅读以下统计报告:保守的估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生物入侵是世界难题”。据统计,美国、印度、南非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每年分别高达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解焱博士认为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计,还不足以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比如外来生物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由于改变环境景观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

生物入侵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

“‘外来'这个概念不仅是以国界定义的”,国家环保局生物安全办公室的专家柏承寿提醒我。人们曾经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也成了外来种,它们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吗?原因在于,“四大家鱼”在我国很多地区是当地的土著物种,但是如果它们被引入云南、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的水域中,就成了外来种,因为这些地区属于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太湖银鱼的例子也是一样。

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鱼类。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xia〕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引进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zhen〕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肆虐上海崇明岛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从美国引进,由于缺少天敌,互米花草目前已成为整个崇明海滩的绝对霸主,导致鱼类、贝类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致命创伤,而生物链断裂又直接影响了以小鱼为食的岛上鸟类的生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崇明岛的生物链就将严重断裂。“互花米草目前又在福建沿海等地大量蔓延,沿海滩涂大片红树林的死亡就是互花米草造成的恶果。

明朝末年,仙人掌被引入我国,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仙人掌战胜了当地的原生植物成为优势群落,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恐怕我们永远都见不到了。

其实,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境的丧失。

入侵物种还能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为入侵疾病。人类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垦,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袭击刚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前面提到的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受花粉过敏症的侵扰。我国国内虽然还没有大量的报道,但在国外的许多华人到美国后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目前豚草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这些,不论是疯牛病、口 蹄疫、鼠疫病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恶性传染病,还是在美国声名狼藉的红蚂蚁,肆虐我国东北、华北的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森林害虫,以及堵塞上海河道、覆盖滇池水面的水葫芦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祸。它们的危害之大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致有人称它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癌变”。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08-05/1103217221.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30
稍一触碰就会腼腆地合拢枝叶,含羞草给人以娇弱的无限遐想。但张岫英却在海南看到了含羞草的另一番“嘴脸”:不再矮小匍匐生长,而是根粗枝壮高达一米左右,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枝茎上还长出了锋利的刺。
“密密匝匝地长成了栅栏,而且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张岫英神色中流露出一丝恐惧。作为农业部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生态建设处副处长,她与生物打了十几年交道,但在海南目睹这种怪异的含羞草后,至今仍感“后怕”。
这种“凶悍”的含羞草并非土著,上个世纪从热带美洲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华南地区,后来发生变异,成为有害的外来生物。
2005年9月19日至22日,一个有关外来入侵生物防治的高规格会议在北京低调进行。
此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国际研讨会”,与以往热闹的APEC会议不同,它被视为一次专业性的科学技术研讨会,因此少了些镁光灯的照耀和麦克风的拥挤。
但会议阵容却是盛况空前——由中国农业部和美国国务院首次联手举办,不仅APEC21个成员中17个成员国家或地区派出代表,孟加拉、印度、意大利等非成员国也主动参会;FAO(联合国粮农组织)、CABI(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GISP(全球外来入侵种项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世界权威组织,也难得一见地共同出现在西直门的西苑宾馆。 外来入侵生物正在疯狂“变坏” 今年6月,张岫英受海南省之邀,和其他农业部官员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者一起到该省考察外来入侵生物情况。
这个国内惟一的热带省份,正在饱受外来物种侵害之苦。由于其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动植物周年生长、繁殖,海南成为我国最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入、定居、扩散和蔓延的敏感区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存在的400多种外来入侵生物中,海南就有160多种。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更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
“事实上,外来入侵生物也潜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张岫英说。
夜市中常见的福寿螺,这种原产南美亚马孙河流域的动物以超强的繁殖能力在江浙一带吞噬了万亩良田;小龙虾,这种来自中南美的动物具有强悍的打洞习性,几乎使洞庭湖“千里之堤,毁于虾穴”。
“中国现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次研讨会上,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发言称,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有50余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 UCN)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每年,紫茎泽兰等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就高达570多亿元人民币。
“现在外来入侵生物正在我国疯狂地‘变坏’”。张岫英说。
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外来物种进入后并不是立即“翻脸”,它们最初“心甘情愿”地被种植应用,一旦适应、繁衍至一定规模,才会主动攻击,威胁其他物种甚至人类的生存。一般植物的潜伏适应时间长达20年,因此2000年以来,我国外来物种开始进入生态危害高发期。

“牵扯到国际贸易” “外来生物立法已经不只是环境防护问题,还牵扯到国际贸易。”农科院的张国良博士很急,言谈中右手不断挥舞,左手则紧紧地攥着一份表格。
这是一份日本关于外来生物法律草案向其他WTO成员国递交的征求意见表格。张国良9月20日收到这些资料以来,一直心情复杂。
因为这份外来生物的法律一旦实施,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农产品都将大量被日本限制进口。
事实上,此前我国已多次遭遇这种限制:日本曾以水稻疫情为由,禁止我国北方稻草及稻草制品出口日本;美国曾以我国发生橘小实蝇为由,禁止我国鸭梨出口美国;最近,菲律宾又以我国发生苹果蠹蛾为由,禁止我国水果出口菲律宾。
“有时候,各种病虫害只是政府间谋求贸易平衡的一种借口和手段,外来生物防御已经成为WTO背景下一种崭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张国良博士说,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明文规定,一直无法在这种抵制当中进行有力反击。 上世纪80年代肆虐一时的水花生,其防治正得益于此。它原产于南美洲,于上世纪30年代由日本引种至上海郊区、浙江杭嘉湖平原,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南方许多地区将此草作为“优良猪饲料”进行人为引种放养种植,后发现该草含有皂甙等有毒物质,能传播家畜姜虫病,且猪羊不嗜食,于是弃之不用。然而为时已晚,到上世纪80年代,该草已在我国22个省市蔓延成灾,除侵占沟塘、河湖水域外,蔓生于农田、果园、苗圃和宅旁,给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交通航运业带来巨大破坏。
而美国、澳大利亚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有此遭遇,当时已研究出防治方法。农科院通过国际合作学习后,于1986年5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引进了一种名为“水花生叶甲”的甲壳虫。该虫是水花生的天敌,1986年至1994年期间,在四川、湖南、福建等地释放该虫300万头后,成功控制了水生型水花生的危害,控制效率达到85%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东方网

第2个回答  2010-12-23
水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