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压力大、心理问题很普遍吗?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小Q推荐:

当今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正成几何级增长。这篇文章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为宝爸宝妈们提供了解决之道,希望宝爸宝妈们读后能有收获。

01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90年代,问题在“外部”

90年代来做心理咨询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的,还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一个读初中的女生,经常在学校里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后来了解到,这个女孩从小没有母亲,爸爸又给她找了一个后母,后母生了儿子后,女孩的生存环境就更艰苦了。

他们家住房本来就非常挤,有了弟弟后,女孩子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了,做作业只能搬个凳子在门口做,房间里的小弟弟又经常吵闹不休。

所以这个女孩的愤怒是有原因的,让她愤怒的就是这个环境。没有亲生母亲,也没有让她安心的环境。

找到症结之后,就对他们全家进行治疗。当时,大家还是很尊重老师的,孩子的爸爸和后母也非常配合,对女孩多加重视,做功课就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做。

后来女孩子长大,做了一名护士,能够自食其力,家人和老师都相当满意。

90年代许多问题都是这样,外部问题解决了之后,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2000年后,问题在“内心”

2000年以后来做咨询的孩子,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普遍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相对应的,孩子们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另一方面,现在孩子少了,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

“人为什么要活着?”

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抑郁了,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两大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最普遍的是学业上的焦虑,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整天看小说,看手机。

还有抑郁、性别障碍等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男孩子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文胸躺在床上,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而抑郁自杀等等。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焦虑不堪:

以前来咨询的孩子,年龄最小也就是幼儿园大班,而现在连婴儿都来了。家长看到2岁的婴儿打人,就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也来咨询,这说明家长是有多焦虑呀。

独生子女,独特的一代

现今孩子的心理特点,绕不开独生子女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基本上是六个大人爱一个孩子,集全家的财力和情感于一身。

他们见多识广,所以智商高;

他们不缺爱和物质,所以善良、有同情心;

他们从小受到尊重,所以讲求平等......

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提高了国民素质。

然而,他们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

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四岁的孩子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对奶奶说:“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

但等到他十几岁了就会发现,他报不了这个恩,大人也并不需要他用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独生子女这一代还必须要过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50后这批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我们就像是一根草,哪怕被人踩在脚下,脚拿开了之后还能继续生长。但是90后不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受到尊重,他们的要求不一样:

情愿不活,也不能委屈自己的尊严。

有些家长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把孩子送到严格军事化管理的戒瘾学校。结果孩子出来之后,有从此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的,有割脉自杀的,也有得精神病的。

学校的校长觉得很冤枉,以前70后都是这样管理的也都没出什么问题,现在为什么就不行了?

他们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

02

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怎样的家庭?

所有的孩子问题,其实都是家庭的问题。家庭是健康的,孩子就是健康的。孩子出问题了,其实是家庭系统出了问题,如果不改善这个系统,是解决不了孩子问题的。

好的家庭的共性

幸福的家庭,有一点是一样的——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控制欲很强的,夫妻两个人都比较成熟。(成熟跟学历、收入、社会地位无关,农民也可以很成熟)

成熟的主要体现是没有很强的控制欲,做事情比较独立,家庭里面各个成员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有困难的时候就互相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心,但又不是彼此控制。

这样的家庭就比较健康。

举个例子

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去参加同学聚会。

成熟的妈妈会说:“注意安全啊,钱够吗?”“够!”然后这孩子就出去了。

——他在外面玩得很自由自在、很放松,他在同学面前也会让人感觉是一个很自然的人。因为他没有被控制住。

而控制欲强的妈妈会问:“和谁在一起?去几个人?什么活动?什么性质?你带多少钱?只能用多少钱……”

这样的孩子出去表现也是不一样的。玩到一半时,老妈又一会一个电话:“你在哪里?可以回来了吧,已经9点了,你不是说好9点吗?”

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在家里,其他人就会有压力,慢慢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家长去控制的话,孩子就学不会独立做作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要去搅和在一起。如果搅在一起,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不做作业的,拖拖拉拉搞这搞那。

我所看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没有一个人控制欲很强的,每个人都相对独立,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

好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好的家庭的比例越来越低了。

不好的家庭各有各的问题

家庭结构的问题

一种是单亲家庭。不是说单亲的孩子就会成长不好。但是单亲的孩子家长往往容易否定另一方,攻击诋毁另一方,这样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另一种就是老人过度参与孩子管教。四个大人管一个孩子,老人完全参与管教出来的孩子,个性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幼稚,不听人讲话,很容易发火。

因为他被高度聚焦了,被高度聚焦的人很容易发火。不能摆脱自我中心的阶段,表现出来就是幼稚,不能换位思考。

健康的家庭结构,老人应该是可分可合的。隔代教育中,老人的定位就是一个帮手,孩子的父母才是拿主意的人。

孩子的父母下班回家了,老人就应该退出,星期六星期天也退出,交给孩子父母。老人如果分不清边界,就会出现很多矛盾。除了夫妻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矛盾,还会叠加外婆跟女婿,母亲跟女儿之间的矛盾。

夫妻关系的问题

夫妻不和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夫妻两个常年冷战,就是不离婚,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有问题。

很多年前,一个做医生的妈妈带着儿子来咨询过我,她当时的状态就是跟丈夫分居,自己带着孩子生活,儿子一年级,成绩还不错。我当时关照她等孩子青春期时再来一次。

前些日子他们来了,孩子已经长得很高,读初二了。他妈妈就反映,孩子读书一直不错,可是到了初二就不行了,而且还出现了社交困难。

他们夫妻两个分居多年,既不和解,也不离婚。

我对这位妈妈的建议是尽快改变婚姻状态。如果继续维持这样的状态,儿子会越来越糟。

那儿子自己也说希望父母离婚。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就像一直在等着第二只靴子掉下来,永远悬在那里太难受了!

必须让孩子感受到一个阳光灿烂的母亲,对生活充满热望拥抱生活的样子。

母亲必须要把自己给打理好。自己处理好了,孩子就会改变,成绩也会上去。

亲子关系问题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里,一个非常隐蔽的问题就是亲子关系。亲子之间,有的时候不是爱的问题,简直就是仇恨的问题,但是却用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举个母女关系的例子:

一个幼儿园园长的女儿,小学里总是第一名,到初一时来咨询,才发现已经精神分裂了,必须去医院治疗。

这女孩子的第一名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非常非常努力,废寝忘食地学习,因为她妈妈要求她一定要考前3名。原因就出在她妈妈的身上。

我对孩子的妈妈说,对孩子的这种极端要求是变态、是虐待。她竟哭了起来。

原来这位妈妈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她的出生并不受家人欢迎,因为他们所盼望的是儿子,她唯有通过考第一才能得到家人的重视。而这种心理延续到了自己女儿的身上。

在中国,这种受到母亲排斥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得厌食症暴食症的女儿,背后都有一个排斥她的母亲。

女人是很难取得自我认同的,而且往往会把对自己的不认同传递给下一代。这跟我们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有关。

还有父子关系出问题的:

儿子长大了,身高都超过爸爸了,但是爸爸的角色转变不过来。

原本是保护儿子,出自一种保护小生命的雄性动物的本能,但现在孩子大了,爸爸却不知该如何自处。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儿子不满意,处处挑剔,互相攻击,最后演变成了父子大战。

这与做母亲的在一旁没处理好也有关系。母子关系上出问题的,一般就表现在不让儿子长大,高度地控制。因为潜意识里有一种母以子为贵的想法。

而父女关系出问题的,一定是因为夫妻关系恶劣导致的。母亲把女儿当同盟军,说父亲的坏话,女儿就会攻击父亲。

家庭的灵魂是母亲

不是有个大别墅就可以称为“家”,破房子里有个妈才成其为“家”。一个母亲会影响三代。我做临床咨询多年的经验发现,所有的问题根子大多在母亲这里。

抓住母亲这个牛鼻子,就一抓一个准。因为在一般的家庭中,母亲只要没什么大问题,就会成为家庭的核心。

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女人是有优越性的。因为男人的大脑更擅长逻辑思维,女人更善于感知别人的需求。

因此在对人的理解和控制管理上,女人更有优势。

未来的国家的领导人,肯定很多都会是女性,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是这样,母亲的地位很高,像红楼梦里的贾母一样。母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主力。

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也是最特殊的,虽然孩子出生剪断了脐带,但他们的潜意识是完全连通的——所有的孩子都会为母亲牺牲。

我们有个误区,以为是母亲为孩子牺牲,其实孩子也会为母亲牺牲:如果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整天骂骂咧咧情绪不好,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过得不快乐、很痛苦,他马上就会把这种情绪背在身上,觉得是因为自己母亲才会生活得不幸福。

每个人人格中的超我部分,都是家庭教育给的。

比如妈妈教育孩子茶杯必须放在桌上,如果把茶杯放在地板上就会责骂,那么孩子就只能把茶杯放桌上——这个是顺从,顺从了母亲的意志,顺从就会逐渐发展成认同。

比如孩子上小学后请同学到家里玩,同学把茶杯放在地板上,孩子会叫同学把茶杯拿起来,不要放在地板上——这个就是认同。

等到孩子长大了,妈妈老年痴呆了,把茶杯放在地上,他就会让妈妈把茶杯拿起来放好——这就完全内化了。

所以,人格中的超我部分,实际上是家长给的。家长有什么样的认识和观念,孩子慢慢也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和观念,变成人格的一部分。

03

不同年龄的教养秘诀

关于孩子的长期教育,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则:

0到3岁,每时每刻关注他。

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一生都会有缺憾。

在这个时期,妈妈比较重要,如果妈妈是上班族,那么下班一定马上回家,高跟皮鞋就不要穿了,应酬也别出去了,妈妈就算蓬头垢面都无所谓。

因为孩子0到3岁的时候,你要每时每刻陪伴他,就算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他也不会嫌多。

3到6岁,诚心诚意陪伴他。

做到诚心诚意很重要。这个时候爸爸很关键,他可以做孩子的玩伴。因为3到6岁时,孩子的探索欲望正在形成。

如果有父亲这个老山羊在,孩子就不会怕了,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得到加强。反之,他就会胆怯懦弱退缩,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受到抑制。

6到12岁,真真切切喜欢他。

6到12岁的儿童期,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真的喜欢他。

因为儿童进了学校以后,老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评价,他可能会在学校里受到一些负面的打击,或者觉得不如别人。

这时他就需要从家长眼里看到,你们不会讨厌他,不会不爱他。你要给他一个可靠的保证。

但是儿童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招人烦,讲话颠三倒四,脾气也大,家长经常会不耐烦,而你必须要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犯了错误后,要能站在他的情绪里理解他。

12岁以后,实实在在相信他。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一遍一遍地相信他。如果你不相信他,那么他的行为会是很糟糕的,他永远也长不大。你只能相信他。

从一开始相信他10%,再到25%,再到相信50%,最后完全相信他,那样才能像个人。一次次的相信,到最后才会得到一个完全懂得自控的孩子。

如果做到这几句话,就是真正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教养问题答疑

1| 关于规矩

Q:孩子在幼儿园里挺守规矩,但是一到家里就不一样,完全不听话,感觉总是在探索家长的底线,我到底该严厉地打击呢,还是温和地对待?

A:对小孩的管理无非四种办法:奖励,惩罚,消退,训练。你应该在家里给小孩立规矩。

小孩子其实是喜欢有规矩的,他并不讨厌规矩。因为你没有规矩,所以他才不知道怎么做。比如说看电视,只允许每天看一集,你就要给他立这个规矩。

立规矩的原则在于合作性,必须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像不吃饭不睡觉这样的事就不可能。规矩就是你们家的法律。

法律写在纸上只是法律,你要变成法治。法治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民主,另一个就是程序公正。

民主,就是要先跟孩子谈。告诉他看动画片时间不能太长,长时间看就会很早得白内障。白内障是什么感觉呢,你给他戴一副眼镜,拿块蛋白往上一挡,孩子就明白了。

就这样把每天看一集的规则定下来。第二天,等孩子看完了电视,你就去跟他说:“一集看完了,妈妈来关电视机了”。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这就是程序公正。

哪怕孩子跳着脚哭闹半个小时也跟你没关系。等他吵完半个小时没声音了,你也一个字不多说。第三天,等孩子看完了电视,你继续去说“一集看完了,妈妈来关电视机了”。孩子也就不响了,因为知道哭闹没用。

再接下来,不用等你去,孩子自己就会叫“一集看完了,妈妈可以来关电视了”,这规矩就立起来了。

2| 关于兴趣

Q:关于孩子的兴趣班,比如学轮滑,一开始很感兴趣,学了几次就不想去了,还有坚持了快两年的跳舞,现在死活也不肯去了,这种情况怎么做规矩?孩子会不会养成什么事情都轻易放弃的习惯?

A:这种情况不能做规矩。家长们就是瞎担心,谈不上什么养成不坚持的习惯。实际上是孩子根本没发现他的兴趣。孩子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的,要到高中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一直跟高中老师说,高中教育成功与否,就是看这三年孩子是否发现了自己想要专注的领域。如果找到了,那这高中教育就成功了。只要他知道这一生可以投入在哪个领域,他高考都不会焦虑的。

比如说他要做医生,那么有医学院的大学很多,就算没考上一流的大学,他可以进二流的大学。因为是自己要学,跟被动去学的人不一样,他在大学里一定会学得很好,那就可以继续考到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也是一样的。

3| 关于抗挫折

Q: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A:抗挫折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一直要教育他要帮助别人,这样可以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互相帮助,谁谁谁哭了,你要安慰他。谁没带伞,你就去帮他撑伞。

帮助别人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大,他就会懂得考虑别人的需求,也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自我的力量强大了,就能更好地面对挫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问题在“内心”

(中国媒体新闻网陈红)刚刚看完一则新闻,学校里一个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而自杀了,看完久久都不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是孩子们怎么了?还是家长怎么了?还是老师怎么了?真的这些正处于人生中最灿烂的季节的孩子却就这样枯萎了。

拿起电话给我一个做情感家庭和心里辅导的姐姐做了一下咨询了解。她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呀,其实什么都不缺,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从小就缺失着一种精神感上的爱和存在感,现在的生活都是高速进行,孩子们承受着家长们的各种厚爱,不得不从小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竞争,心里承受着我们家长难以想象的压力,也是由此长期以往的压力让他们产生了考试焦虑,学业焦虑,生活焦虑。让他们在这种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中生活着,慢慢的长期培养出来的看似乖巧,看似听话,看似学习成绩优异,其实心里上已经出现问题了,孩子已经有麻烦了---忧郁了,而我们这些家长们可能都还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个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是越来越多。这种高压线的普遍存在,是学业上的焦虑问题,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整天看小说,玩手机,甚至还有谈恋爱的。

还有就是抑郁、性别障碍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比如男孩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文胸躺在床上,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因为家长或者老师的一句批评而抑郁自杀,等等。

当听着电话里大姐说到:焦虑不堪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焦虑。当很多家长谈及到孩子的种种不好的表现就认为是有问题,其实有一些是孩子正常成长中的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家长给于正确引导就可以了,但是家长也去她那里咨询,这也恰恰说明了家长是有多焦虑呀。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的一个成长,我想我们给于孩子的应该是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爱,而不是高压线下的忧郁。(待续)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压力大会引起月经不调吗

1、压力大会引起月经不调吗

压力大会使月经提前的可能。心情紧张,压力大,劳累,吃凉的东西多都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医生说劳累过度或者饮食失节的人最容易损伤脾气,就像我一样。因为脾是血的“管理者”,“管理者”一旦处于弱势,“被管理者”难免就想造反,所以月经提前。如果脉证无火的话,那么经早不及期者,是因为心脾气虚,所以不能按时到来。

女性朋友们压力大情绪异常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要知道压力过大女性朋友易出现精神不安、情绪焦虑、易发脾气,而且还会出无原因的生闷气,不仅出现月经不调现象,而且还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巨大的影响。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经期注意保暖,休息,保证足够睡眠,适当运动。

2、什么是月经不调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可伴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3、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

3.1、不规则子宫出血: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3.3、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1、注意饮食:月经不调患者可以用食疗来改善,通过多吃含铁量较高的食物进行滋补,能够及时补充身体缺少对营养,有效改善身体状态。一日三餐需要合理搭配,多补充铁元素避免出现缺铁性贫血。卷心菜、虾、巧克力、玉米、西红柿等具有减压作用的菜肴也应该多吃。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女性经常月经不调,还要从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尽量避免太劳累和熬夜等,女性经期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工作,避免身体受寒让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量减少和闭经。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治疗和预防月经不调的关键,女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免病情加重更加难以治愈。以上就是有关经常月经不调怎么办的介绍,很多月经不调患者,很大原因是出于精神上承受很大压力,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缓解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例如游泳跑步等,采取定时运动的方式,每周大约进行两次左右,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对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是有帮助的。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1、益母草汁粥:准备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蜂蜜适量,大米100克。将大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主要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瘀血腹痛等。宜用沙锅,不宜用铁锅。脾虚腹泻者忌用。在食用这款药膳时切勿加入葱、韭菜。

2、清肝调经汤:准备勾藤12克,炒丹皮10克,炒山栀9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3、凉拌马兰头:贮备新鲜马兰头200克,卤香干2块,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将马兰头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过凉后,将其切成碎末。再将卤香干切成碎末后拌人马兰头末中,加入糖、盐、味精,淋上麻油,拌匀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主要功效:本方可以清热凉血。

第3个回答  2017-12-27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人都认为,小孩子的世界都是纯真的,不可能会遇到心理问题的影响,但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孩子,都会面对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家长们应该帮助他们正确解决。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1、待离婚问题要谨慎对待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2、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由于传统教育观的长期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3、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先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中学生心理问题从高到低依次为: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具体分析为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面对挫折时难以找到合理的应对方法等。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性问题,也是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甘灵杰老师根据多年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经验,提出了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九大标准: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1、身体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头痛等躯体化症状;2、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3、有和年龄相符的智力水平;4、个性特征明显而健全;5、有适当的方式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6、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7、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有合理的解决方式;8、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人际关系和谐;9、自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愿望。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1、生理因素如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2、社会因素(1)重大生活事件。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等的重大生活事件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如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2)社会支持系统。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求助者为核心,包括朋友、家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心理上等方面给予求助者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因重大生活事件的变化失去了熟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3)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如早晨睡懒觉、生活黑白颠倒、夜里睡不着、白天无精神。也有的人一日只吃一餐、两餐,最终导致精神不振、不思饮食、烦躁、空虚、彷徨、无聊。或者一些人长期沉浸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上,如沉迷网络、赌博等,也容易产生赌博成瘾、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3、认知因素(1)分析个人成长史,查看其自我认知系统,分析是否有错误观念、错误认知等。(2)分析内心世界有无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3)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4)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5)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心理问题的干预1、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2、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通过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3、合理情绪疗法。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4、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恐惧症。5、冲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6、厌恶疗法。常用于戒烟、戒酒、戒除网瘾,治疗强迫症等。7、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孩子不论是受到哪些心理疾病的影响,给他们带来的伤害都是很大的,所以希望家长朋友,都能够正确的去面对,孩子的心理疾病,帮助他们科学地引导,走出这种心理困惑,自然才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4个回答  2017-12-27

  安静,很少打架和打闹,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老师说啥是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受老师喜爱。

  这可以说是家长们的公识,可心理学家指出,这样的“听话”孩子很有可能是问题儿童。

  因为这样的孩子心理上往往过于防卫,一切按大人指导办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在成长中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缺乏独立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后发展很可能导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束缚智力的发展。因此,学校和家庭不应对儿童管教过严,更不要把孩子往既定的模子里套。要知道,淘气的孩子往往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