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以2020年的二十四节气为例:

一月有小寒(1月6日),大寒(1月20日)

二月有立春(2月4日),雨水(2月19日)

三月有惊蛰(3月5日),春分(3月20日)

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

八月有立秋(8月7日),处暑(8月22日)

九月有白露(9月7日),秋分(9月22日)

十月有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

即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23日前后。

拓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绚丽瑰宝。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节气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上半年来六廿一”:每年阳历7月份以前,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一般阳历6日或21日左右,可能会相差一两天;

“下半年来八廿三”:阳历下半年每月的两个节气一般在阳历的8日或23日左右,也可能会相差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题目中所提到的版本完整版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而二十四节气歌更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事指导。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第2个回答  2019-09-29

二十四节气歌,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这两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即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2017年底,“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古人最浪漫的创造,一轮四季,周而复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0

1、“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的意思为:上半年的节气在每月的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2、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3、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风格各异的《节气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4

上半年来六廿一说的是夏至,下半年是八廿三说的是处暑。

节气这个词是对时节和气候的概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自身的经验积累创制出来的一种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人都知道的农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阴即月亮,阳即太阳,也是说农历既要依据月亮的运行周期也要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制定。

古代中国因为是非常纯粹的农业社会,一年中的农业生产作物的种植收割必须要对太阳的运行情况有所掌握,“二十四节气”就是在历法中加入了能够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