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成本管理的内容

如题所述

一、分层次、定标准、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处于突出的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只靠财务部门就能将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搞好的,为数不少的企业和地勘单位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靠财务指标,即从账面入手,比照同行业水平,以上年成本为基础,以本年资金状况为依据进行资金分配和核定成本指标,似乎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只要财务部门将工作做好了,成本管理和控制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财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以不断变化的数字在账表上加以明确的反映,并据以制定成本控制指标并监督其落实。成本管理和控制不单纯是一个财务部门,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是搞不好的,必须由财务部门同其他职能部门及各生产、经营单位通力合作,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成本形成环节进行控制才有可能奏效,只有从形成成本的第一个环节就开始进行控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成本,单靠压指标是难以奏效的。

为了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需要对影响成本水平的基本因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一般说来,影响成本的企业内部的基本因素有:

一是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产品或劳务中分摊的固定费用越少,成本就越低。

二是材料、能源的消耗和设备利用率。目前,在工业产品或工程项目总成本中,物质消耗占很大比重。降低物耗、能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三是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或项目的合格率和平均等级,降低废品率和返修率,减少废品或报废项目损失,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四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生产各类产品一般都有一个“最佳规模”。凡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或聚集水平达到或趋于最佳规模的,其产品的成本就比较低。

另外,在同样规模的企业中,技术装备的水平不同,成本的高低也不一样。

五是企业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提高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有利于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先进的专用设备和生产工艺,有利于造就高度熟练的工人和干部,简化管理工作,从而就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成本下降。

从影响成本的基本因素来看,节约开支和提高效率,主要还是靠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成本的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因此,必须改变财务部门静态运行的成本管理方式,代之以动态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方式,以反映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的财务指标为参照,配合各生产经营过程的目标和职责,侧重于对生产经营动态过程中的财务控制,而并非仅仅是反映。要像邯钢那样,以市场为导向,做到逆向推算、正向控制、动态模拟、双轨运行。

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六个环节的管理。

1.成本预测

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和可能采取的各种措施,对目标成本和成本变动幅度进行预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科学地确定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目标成本。其方法是:先确定目标利润,然后从营业收入中减去目标利润和税金,其余额就是目标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成本=营业收入-目标利润-税金

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经验估算或对历史成本的分析,来确定目标成本。

2.成本计划

是指编制企业和企业内部各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需的费用支出计划。成本计划的内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所不同,生产企业的成本计划内容有:

一是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它反映计划期内某种产品所应达到的成本水平;

二是全部产品的成本计划,它是用来确定计划期内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

三是生产费用计划,指在一定的计划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费用预算。

此外,企业为了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有时还可以编制专项的成本计划,如材料采购成本计划、新产品试制成本计划等。

3.成本核算

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生产费用进行汇总,计算出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成本控制

是指按照成本计划和消耗定额,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一般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重点是前两个阶段。

事前控制。其作用是确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包括原材料用量标准、生产工人人工消耗标准、原材料价格标准、生产工人工资的分配率标准和一般费用的分配率标准等。制订成本控制标准的主要方法:有定额法、预算法和指标分解法。

事中控制。就是按照成本标准来控制成本的实际支出,并将成本的实际支出与成本标准进行比较,及时发现“成本差异”;如果成本的实际支出超出成本标准,则为逆差;反之,实际成本支出低于成本标准,则为顺差。“成本差异”是重要的管理信息,它从成本上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顺差),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逆差)。这就便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的事中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中心环节。

事后控制。成本的事中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只限于一时、一地、一事的单项成本控制。至于综观全局,对于一个时期、一个单位、一种产品或劳务的综合成本进行分析考核,则有待于成本的事后控制。成本的事后控制,着眼于将来工作的改进,着眼于避免不合理支出和损失的重新发生。

5.成本分析

是指对成本构成或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成本的变化动态。分析成本的结构,并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目前,多数地勘单位没有成本分析,个别有成本分析的单位,也只是偏重于对经济活动的事中和事后的成本分析,而很少对成本结构、特别是对长期影响成本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这是不够全面的,难以从根本上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6.成本考核

是指对企业和企业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对地勘单位内部各单位的成本考核,要纳入内部经济责任制,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

四川省地矿局南江水文队针对在工程勘察、施工中经常发生的成本、费用失控的部位和环节,把成本管理的六个环节寓于工资及劳务费用的管理、原材料的管理、设备仪器折旧费和租赁费用的管理、信息费和招待费的管理之中,从而有效地制止了经济效益的流失。

(1)加强工资及劳务费用的管理。在成本费用管理中,有关劳务费用支出的失控是个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是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的主要关口。依据一些管理比较好的单位的经验,主要抓好如下三种形式的劳务费用的管理:

① 对基层生产单位的作业承包严加管理。首先,实行作业承包的劳务,必须经企业(或大队)批准,执行企业(或大队)统一规定的费用标准,特殊情况需要扩大开支标准的,必须事前制定单项作业承包办法,并报经企业(或大队)批准。承包办法及费用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便更改。财务部门在发放作业承包费用时,必须取得以下原始资料:一是经过审批的承包办法;二是经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签字认可的实物工作量统计表;三是承包费用计算表;四是经领款人签字后的承包费分配表。其次,承包费用的总支出,必须严格控制在责任成本分解落实到该项内允许的限额,在实际支出中如果超过限额,不允许在成本内核销。

② 对基层生产单位的外包(或分包)工程严加管理。凡是向外发包(或分包)工程的,事先向企业(或大队)提出书面报告,外地施工的可用电报、电话请示,事后补办正式手续。所报内容如下:一、出包原因;二、实物工作量、单价、金额;三、劳务费支付形式;四、是否代扣税金或其他费用。手续齐备后,经生产经营科和财务科审核,经经理(或队长)签字认可后方可分包。

③ 对雇佣民工劳务费严加管理。凡雇佣民工,必须首先填报用工审批单报劳人科审查,经经理(或队长)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在使用中必须据实考勤。报销民工费,必须使用正式劳务发票,并附有领款人签字的民工工资发放表及考勤表。同时,凡属个人劳动报酬,不论采用何种支付形式,都应列出明细,落实到人,多人所得不准一人领出一人签字。

(2)加强原材料费用管理。在成本费用构成中,原材料费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往往高达总成本的50%以上,而恰恰在这些较大的开支中,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常常出现一些舞弊,有的因为领回扣,而购入质次价高的材料;有的通过内外勾接,而个人从中捞取好处;有的由于大手大脚,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加强原材料费用管理,落实专项的成本费用责任制,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通过责任成本的分解,把原材料消耗费用落实到基层班组中去,在切实保证工程项目或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节约有奖的制度。

其次,要把住采购关,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置“单独核算,自计盈亏”的物资供应组,加强原材料管理。企业(或大队)各单位买原材料时,必须事先向物资供应组申报计划。物资供应组得到申报计划后要及时填制“物资采购单”,注明种类、数量、规格、单价、供货时间、供货地点、质量要求等,返送用料单位;用料单位应尽快进行价格比较,经同物资供应组反复协商后做出“委托采购”或“自行采购”的决定。并在“物资采购单”上注明并由负责人签字后返还物资供应组盖章签订,再退用料单位备用。

用料单位只有在同规格、同质量、同供货时间、同供货地点的条件下,自行供货渠道的单价明显低于内部(物资供应组)价格时,才能做出“自行采购”的决定。用料单位如系“自行采购”报销时,除按规定经办人、收验人、领用人、单位负责人签字外,还要附经批准的自行采购的“物资采购单”。在同样规格、质量、供货地点条件下,高于和等于物资采购单上规定的价格,各单位财务部门不得报销。

物资供应组对那些量小、价低的材料(如文具等)可以在填制“物资采购单”时就注明(批准)“自行采购”。

用料单位在外地,物资供应组暂时无力承担物资供应时,可以一次或分次批准“自行采购”。但物资供应组对这些单位物资供应的管理职能仍然应当履行责任。

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用料单位应当做出“委托采购”的决定。物资供应组接受“委托采购”后,必须恪守“物资采购单”的各项承诺;如有违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视情况予以赔偿。

(3)加强设备仪器折旧或租赁费用的管理。在成本费用构成中,设备仪器的折旧或租赁费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企业(或大队)的生产和再生产价值补偿角度看,设备仪器的折旧或收取租赁费,也是保持企业发展后劲、不吃老本的重要保证。

在企业(或大队)内部,要管好设备仪器折旧或租赁费用,关键要处理好设备仪器的具体使用单位和设备仪器价值管理部门的经济关系。对此,在工程施工单位通常有两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采用:

① 对一般小型设备仪器,同时又是基层单位经常使用的,可以采取内部作价卖给使用单位,确定使用年限,按季分期付款,作为折旧费进入产品或劳务成本。基层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自己负责维修保养。如果实际使用年限超过作价确定的使用年限,视为费用节约,基层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如果实际使用年度少于作价时确定使用年限,经济责任由基层单位自负。在确定的使用年限之内,如果发生中途退回的情况,要经过技术鉴定,明确应负的经济责任后,方可接收。

这种将经常使用的设备仪器,内部出售给基层生产单位的办法,也可以变成出售给具体使用的职工。他们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使用时不再提取折旧,节省下来的费用,按个人出资额分配。这样做,可能更有利于生产者对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

② 对大型设备仪器或基层单位不经常使用的设备仪器,可以采取企业(或大队)内部租赁的办法。这种办法首先要明确出租者和承租者的责任,可以简称甲方(出租者)乙方(承租者)的责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发生租赁业务时,必须认真填写“租赁设备仪器结算表”,经出租、承租双方签字生效。二、租赁设备仪器出库时,乙方必须有专人到现场办理交接手续,对所租赁设备仪器进行技术性能验证,并填写“租赁设备仪器出库交接单”,甲乙双方签字备查。三、租赁设备仪器在租赁期间所发生的全部维修保养费用,由乙方负责。乙方在租赁期内,必须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做好记录,待租赁结束时,随设备一起交甲方存档。

③ 租赁费按企业(或大队)规定的标准计收,按日计费。计费从设备仪器出库的第二天开始计算,截止日期为交回验收入库的前一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