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比如0.01mol/L的CH3COOH和PH=12的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那个大?类似的问题怎样判断呢?

首先考虑温度因素,温度越高,水的电离成度越大
其次考虑溶液中溶质的性质,由于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所以加入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加入弱酸强碱盐或强碱弱酸盐会加强水的电离,根据此可以判断水的电离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6
0.01mol/L的CH3COOH中水的电离程度大;看H+的浓度,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过酸过碱都会使水的电离程度越小,因为CH3COOH是弱酸,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的H+浓度<0.01mol/L,而氨水中的OH-浓度=0.01mol/L,所以0.01mol/L的CH3COOH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第2个回答  2020-12-01
化学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1]
化学电离又可分为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例如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水合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在弱酸溶液中,始终存在未电离的弱酸分子与电离出的氢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的平衡。[2]
物理电离
物理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物理电离的方式有高温、电场与高能辐射。[1]
元素的电离能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状态叫基态。某元素的处于基态的一个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一个+1价的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叫作这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使某元素的一个+1价的气态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一个+2价的气态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叫作这种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此类推,还有元素的第三电离能、第四电离能等,通常所说的电离能一般指第一电离能。电离能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小,失电子越容易,金属性越强。一般地,同一元素随着原子失去电子数的增加,失电子越来越难,因此同一元素的各级电离能依次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