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如题所述

一、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区别:现象是个别的、易逝的、表面的、人的感觉可以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一般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必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因此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而任何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因此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借助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难点剖析:
1、真象与假象
真象是指以肯定的方式或从正面如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指以否定的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
真象与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客观现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透过真象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但依据假象,也可以获得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在这一问题认识上的误区是: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2、假象和错觉的区别
首先,二者的本质不同。假象属于客观范畴,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现象。与真象相对,都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是事物本质的反映。错觉属于主观范畴,是人们以客观事物表面现象、个别特性的错误的主观反映,是错误的感性认识。
其次,二者的产生原因不同。假象是由客观事物的实际条件造成的,根源于事物的本质;而错觉的产生即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
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假象掩盖事物的本质,但透过假象,人们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依据错觉,人们就会犯错误。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含义: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难点剖析: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解的四个误区
(1) 感性认识就是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就是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只是认识过程两个不同的阶段。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主观认识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现象和本质及其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观的第一性的东西。两者是反映被反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感性认识是不可靠、不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正确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认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必然都存在着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这两种情况。因此,两者均有正误之分。
(3)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绝不是感性认识的简单、机械相加。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第一个条件是实现飞跃的前提,第二个条件是实现飞跃的关键。
(4)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虽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有不同,但两者都是认识,都应来源于实践,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三、认识的根本任务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2、感性认识为什么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首先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其次,从认识的水平和程度上看,理性认识较感性认识更深刻;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上看:理性认识较感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怎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实现飞跃的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种感性材料必须全面、真实。这是实现飞跃的前提条件。它要求我们要勇于、勤于实践。第二: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这是实现飞跃的关键。它要求我们要善于、勤于思考。
所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2)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推移认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6
认识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认识过程中的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而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但本质和现象又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事物的现象及其与本质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要把握本质必须学会分析和鉴别。一般来说,现象表现为“多”,而本质则是“一”,即同一个本质有多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它。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所以假象具有欺骗性。

总之,认识客观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14-02-26
认识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了解的目的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着只有通过表现或表面显现来表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