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听到他要进京,立即就被吓得跪在龙床边痛哭,此人到底是谁?

如题所述

在所有古代的太监中,也有因为好事或者坏事而被后世所广泛知道的。不知你所熟悉的那个太监是谁,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十大太监之一的魏忠贤。魏忠贤是个什么身份呢?在明朝的后期,他实际把控着东林党人,是东林党人的话事人决定者。他的名声更是十分臭,天下谁人不知魏忠贤不是坏事不做的?什么扰乱朝廷、作乱朝纲、结党营私等事情那都是他的初级作恶标准。

皇上的位置他都敢心存妄想,自己的实力也是令朝廷上许多人都肯俯首称臣,皇帝也没有办法。这样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大人,却是只恐惧一个人,甚至做梦都害怕梦到这个人,就像一颗卡在喉咙的刺,随时都能致命。不禁让人十分好奇,这个比九千岁还厉害的人物是哪一位呢?

这个人乃是朱常洛的老师,当时远近知名的孙承宗。朱常洛又是谁呢?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本人,后来成为了明太昌皇帝。但是,离奇的事发生了,这位皇帝仅仅在位一个月就驾崩了,年纪轻轻。后来的皇帝就是天启皇帝,朱常洛16岁的儿子。这个时候,孙承宗也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虽然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迈,年老不堪。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然是走进了明朝政治权力的中心区域,拥有很大的话事权。

再后来的日子里,孙承先被调到了山海关,负责镇守坐住山海关,并备前屯,成为山海关强有力的后盾。这个时候在宁远城的袁崇焕也在大力地整治宁远城防,顺理成章随着山海关和宁远城的治理不断加强,明军的防线就得到了不断延长伸长。再然后孙承宗调兵遣将,创造了从锦州到宁远的名为宁锦的一条完整防线,驻守这些地方的的将领如满贵、祖大寿、吴襄等都是被他提拔的,尤其是还培育出后金的大敌袁崇焕。

从这以后,天启三年至六年,大明朝的东北边关都平静如水,没有战争事件发生。而且孙承宗也是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的跟随者,这个人物在军界可是呼风唤雨,没人敢反对的,军队上下谁人不服他。

孙承宗的声誉在整个朝廷都是美赞,谁对他都是心服口服。这样的人物,魏忠贤要想长久把持朝柄,就肯定想要把孙承宗拉到自己这边,但多次苦心的计划都遭到了拒绝。既然做不了朋友,那就只有一个结果,成为敌人,他也成为魏忠贤最为茶思饭想的对手和不安。

仿佛是不辜负魏忠贤的敌意,孙承先与魏忠贤拉开了争斗的序幕。1624年的冬季,孙承宗向西巡视至蓟、昌等地方,上报朝廷说要入朝恭贺,当时朝廷上有喜事发生。而此时的魏忠贤害怕他带兵入京城,这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知道情报的当天晚上就连夜让内阁拟旨,以“没有旨意离开驻守的地方,不是祖宗拥护立下的道理”为名,让孙承先回去。孙表示很无奈,但是最终只能返回驻地。

1625年,魏忠贤和当时的太监刘应坤联合起来,故意将军需物资弄丢了,把这个罪名加害于孙承宗,并在朝中联合众臣弹劾他,孙承宗气急败坏,最后放弃官位归隐。但是就算是这样魏忠贤也不敢动孙承宗一丝一毫。过了几年后,崇祯皇帝继位了,孙承宗再一次受到重用,在最后的对抗清军的战争中,他宁可死去都不投降,让多尔衮由衷的表示佩服。就这样,在沙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人物在历史中也是难得的,同样是在朝廷中权利重大的人,一个选择当皇家叛徒,一个选择效忠主子,做一个品德能力都十佳优秀的人。这就说明了人生方向的选择十分重要,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后果,什么样的人生。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得不到一个好评,在权力算计中摸爬滚打也不见名垂千史,;有的人却能够不忘初心,被历史赞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