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钢筋构造要求?

如题所述

1.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

2.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且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

3.当为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剪力墙时,其底部加强部位截面厚度尚不应小于层高的1/12;其他部位尚不应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应小于180mm。

4.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且不应小于16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5,且不应小于160mm,各排分布钢筋之间的拉接筋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接筋间距尚应适当加密。

5。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截面高度hw不宜小于截面厚度bw 的5倍;当hw/bw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力设计值的轴压比,一、二级时不宜大于本规程表7.2.14的限值减0.1,三级时不宜大于0.6;当hw/bw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抗震设计时,剪力墙主要根据抗震等级,墙肢高度和有否底部部分框支结构等条件,确定底部加强部位高度。

扩展资料:

1.剪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2.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3.墙根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承重墙和剪力墙,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如砌体墙;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在抗震设防区,水平荷载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因此剪力墙有时也称为抗震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剪力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加强区钢筋构造要求:

    “抗规”GB50011 -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抗规”未明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界限值;但根据混凝土规范11.7.14条笔者理解框架-剪力墙不受一、二抗震等级限制,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当不满足轴压比限界时则均应设约束边缘构件。

    综合分析“抗规”、“砼规”和“高规”设计约束边缘构件时,框剪结构、框支结构。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 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但这些规定对于八度地震区的多层及低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不够合理。

拓展资料

修理

根据在实际工程中的施工经验,综合对裂缝的研究现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不规则裂缝、贯穿性裂缝。

表面不规则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不久,分布于墙体表面,此种裂缝既宽又密,但深度一般不大,多因养护不足而产生,对结构构件影响一般不大,且易于治理。竖向贯穿性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若干天后(一般拆模后不久),由下而上,走向与楼面接近垂直,有的通至楼面板底但不穿过楼层,缝宽一般为0.1~0.3mm,个别可达0.4~0.5mm,缝深一般较大,最深者可贯穿墙体。因养护不好引起的表面不规则裂缝常不至于带来多少影响,且易于处理。

一般情况下,工程中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动、静荷载和其他各种外荷载引起的;

二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差、收缩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变形荷载引起的。此外,设计体型和结构布置也是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剪力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加强区钢筋构造要求:
“抗规”GB50011 -2001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中落地剪力墙当一、二级抗震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均应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对于一般抗震墙结构(除部分框支墙外)当满足墙肢轴压比限值界线值时可按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抗规”未明确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界限值;但根据混凝土规范11.7.14条笔者理解框架-剪力墙不受一、二抗震等级限制,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当不满足轴压比限界时则均应设约束边缘构件。综合分析“抗规”、“砼规”和“高规”设计约束边缘构件时,框剪结构、框支结构。根据抗震规范6.1.2条规定,8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至少应为二级;按6.4.1条要求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抗震等级时不宜小于200mm,且不小于层高的1/16,其他部位不小于 160mm,当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以上规定目的是为防止因墙体平面外刚度过小,稳定性差,容易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压屈失稳,但这些规定对于八度地震区的多层及低高层剪力墙结构显得不够合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结构设计中,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高度有明确的说明,由于该部位是剪力墙很重要的部位,因此,在施工中应该有更多的关注。
1、看清楚设计文件中确定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
2、在底部加强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会比非加强区
部位的小。
3、在底部加强区和非加强区转换的楼层,一般会出现结构变截
面,钢筋直径变换等,参建各方应引起注意。
4、约束边缘构件中的箍筋和拉筋的间距,一级抗震时不大于100mm,二级抗震时不大于150mm。追问

最好能给出我相应规范或图集的编号。

追答

貌似这个没有规范一般都是设计计算给出的,你可以按图纸设计走。给你这个看看http://wenku.baidu.com/view/f97af33143323968011c9288.html希望能帮助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2-23
这个问题图纸上一定会给出,那只剩下1个问题,那就是锚固,锚固是与剪力墙钢筋的一样
凡是加强钢筋,都是在某1个范围内加,与通长的钢筋,隔1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