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媒体”的路怎么走

如题所述

 新媒体的崛起,是否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没落?报纸向全媒体转型的路,怎么走?10月22日,来自全国的知名传媒集团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汇聚本报,参加“新形势下的全媒体探索与思考”论坛,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10周年呈上精彩的思想盛宴。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非水火不容
  “中国网民人数超过5亿人;微博用户数量今年上半年增长到1.95亿人,众多舆情热点在新媒体上首发……‘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悄然到来”,新华网副总裁魏紫川说。
  “‘全媒体’有三层意思:媒体种类的集合,媒体间的融合以及全民都是麦克风的传播环境。这里最重要的是媒体融合——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体在形态、功能上的融合,形成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董事长寿光武表示,报纸转型的前提就是全媒体,要转型好必须先认清全媒体。
  新媒体能够迅猛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周跃敏说:“媒介融合,使新媒体展现了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相形见绌。”然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致命性缺陷。“为了吸引眼球,获取点击率,新媒体传播出现了大量虚假信息,有的甚至触及社会底线”,这些为重振报业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然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水火不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多种媒体共生共融的关系。”周跃敏说。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表示,“向全媒体转型,必须摒弃媒体新旧之分的观念,走整合发展之路。全媒体之全,是产品之全,介质之全,终端之全。互联网以及新技术发展,使各类媒体介质和阅读终端聚合发展成为可能,必须改变人为把媒体分为新旧媒体甚至视同水火的僵化思维,与其对立排斥不如为我所用。”寿光武指出,各种媒体形态在全媒体时代并非博弈,而是殊途同归,全媒体化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
  坚持“一体两翼”,打造“六度空间”
  “传统媒体并不拒绝新媒体,他们一直是新媒体的融合者,推动者。新媒体上的每一项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纸媒都是践行者。”寿光武说。
  “传统报业的创新之道,当属依托原有的传播主体,重建自身两翼……”周跃敏用“变”和“不变”概括报业的自救之道。所谓“变”,是依托多种技术平台的支撑,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乃至多次传播,大大提升了新华日报作为主流大报的传播力。他说,在媒介整合领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做了多层次探索:重组“中国江苏网”,实现了政府官网与新华报业网的合并运营,而目前“中江网”已成为江苏规模最大的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与移动联通电信合作,推出了覆盖短信彩信WAP和3G等系列的新媒体产品……所谓“不变”,是在创新传统报业主体的观念基础上“有所坚守”,即坚守优秀文化的传播理念,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公信力、品牌力提升影响力。新华日报近年打造的人文、讲坛、思想、新潮等品牌专副刊,因其内容擅长从微观、个体现象出发,捕捉时代的细节侧面,向世人传播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深受读者喜爱。
  今年8月9日,南方日报进行第八次改版,启动了从日报向全媒体的转型之路。“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就是将平面媒体的‘信度’(公信力)、‘深度’和‘高度’优势,与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相结合的过程。以这样的‘六度空间’经营全媒体业务,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张东明说,此次改版,南方日报设立了即时新闻栏目“南方播报”在线版,让读者以较少的时间了解网络动态;结合网络热点做深度话题,彰显传统媒体的“深度”;对网络不实信息进行纠错,彰显传统媒体的“信度”。
  报业集团如何在“全媒体”下重建采编组织框架?寿光武说,英国《卫报》及国内《烟台日报》最早做了探索,形成了“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运营模式。这种采编模式,要求记者是全能的——既会写稿,又会摄影、录音、摄像。
  全媒体环境对于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李双龙说,该院增设了新媒体发展、网络媒体内容制作、深度报道及社会调查方法学等课程。
  报业转型不能放弃传统优势
  “报业现代转型,不能忽视甚至轻易放弃‘报纸’这个藉以发展的主体,否则,报业发展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报业要充分认识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依托原有报业主体,以此为起点,重新布局谋篇,创新发展。”周跃敏的话,得到与会嘉宾的呼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认为,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核心的地方是不变的:新闻传播的价值诉求不变,新闻媒体的工具属性不变,追求传播价值最大化不变。
  “新媒体有新媒体的价值,旧媒体有旧媒体的优势”。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副总编辑万仕同直言,报业“作为新闻的主要内容提供者”的地位,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受众需求的不仅是快餐,还有新闻对于公众议题和趋势判断的引导。那些原创的深度报道、分析调查以及内容形式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文章,作为营养大餐,可以给受众带来独特体验。”他说,传统报纸拥有专业化的采编队伍,职业化的编辑力量,具备多年积淀下来的经验,并在大众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报业集团要做全媒体,要进行媒体融合,此路不走没有出路。但不要盲目而上,一定要想清楚:是要做报业为主的传媒集团呢,还是以网络为主的?”寿光武说,纸媒参与新媒体,肯定是为了发展纸媒,继续保持报业的独特优势。他认为,“亦步亦趋”的纸媒融合之路,很难成功,“媒体还是要有特色”。
  “向全媒体转型必须坚持媒体为本,内容为王。”张东明认为,纸媒向全媒体转型,始终不能偏离媒体属性,即坚持媒体特色和本质不变。同时,全媒体背景下的内容生产,不能局限于平面媒体上的内容,而是生产适合不同受众、不同介质、不同终端传播特性的多媒体内容,从而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到“全媒体信息服务商”的转变。他强调,党报是有使命的,不要被互联网的“唯技术论”吓倒。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真假混杂,意见表达碎片化,人们更需要一个“信息管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说,以党报为龙头的传媒集团向“全媒体”转型,必须把人才、信息、品牌等资源优势与新媒体的利用相结合,打造核心竞争力,使内容生产达到更理想的水平。
  省记协主席周世康结合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指出,新媒体带来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大变化,受众面对海量信息应接不暇,媒体必须提高对话、发问和引导能力——这,既是对媒体水平的检验,也是新闻增加思想含量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