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本及教材解读

如题所述

一、文本解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民们不加节制的乱砍滥伐,致使土地裸露,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无情的卷走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又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人们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全篇没有一处对人们乱砍滥伐行为的指责,但读后,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怎能不惋惜——“山上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么美的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读来让人痛心,能不遗憾吗?

      我们再去找寻消失的原因“不知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锋利的斧头”残酷无情的破坏着这一切。我们心急如焚,我们期待改变。然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的还不错。”人们的愚昧,贪婪最终换来了自然的惩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我们是该对他们表示同情还是谴责呢?

    作者展示了一个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章开头对小村庄的环境描写与结尾“村庄的毁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脑中形成清晰的画面,带来强烈的冲击。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启发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以此呼吁人们重视环境问题。行文仅三百余字,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言简意赅”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文章的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相信这篇略带伤感而又寓意深刻的文章,一定会引起读者的深思!

二、教材解读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第二组课文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二组的第三篇课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文章的特点决定);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文章的人文内涵决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本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蕴含的道理。

    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想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课前我会增加相关森林覆盖率、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方面的知识链接,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因此,在本课设计我考虑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带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这样设置:

A类

1.会认9个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B类

3.了解小村庄变迁过程及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4.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

C类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综合性学习)

预习作业:

      1.查找资料,了解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2.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课后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3.有感情朗读课文,划出描写小村庄变化过程的相关语句,对有感受的词句做标注。

      4.梳理文中几次提到“锋利的斧头”认真研读,体会作者用意。

      5.细读课文说说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6.对如何保住小村庄提出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