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员工旷工离职对公司造成损失起诉或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如题所述

如果公司向起诉员工赔偿损失,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你可以参考一下:
一、员工违反专项培训服务期约定的,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了专门的服务期,劳动者服务期未满离职的,劳动者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二、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企业与其所属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签有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特定地域、行业与范围内从事与原单位同类产品、同类业务相关的工作,员工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企业在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范围和期限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三、员工违反保密约定造成损失,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企业与员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因为员工违反保密约定、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员工对此负有赔偿责任。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第五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
第六条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
(一)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赔偿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损失,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执行。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员工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员工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时间与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以及未按照法律规定及时交接工作、档案、物品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可以要求员工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五、员工给企业直接造成财产损失的,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员工因为故意或过失给企业造成了财产损失,企业可以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经济损失的赔偿是通过员工本人工资扣除的话,则员工剩余工资额度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六、员工给第三人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导致企业承担赔偿责任的,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受雇于企业的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第三人造成了人身损害或者是给第三人的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企业因此向第三人承担了赔偿责任。企业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员工索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侵权责任法》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