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看待坏孩子与差学生

如题所述

我们这等平凡人眼里的成才,衡量它的尺度绝大部分是财富和地位。而我们也恰恰看到,那些当年品学兼优的孩子,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并不见得都“成才”了,也许仅仅也就是过上了一种尚不太过焦虑的生活而已。那么,很多人就会把教育的理念开始无限扩大,说学习无用,教育缺位,死读书是没有前途的,等等。

而我想说的是,学习是有用的,但我们要有一种“再学习”的能力。一般一个本科毕业生(如果他顺利考上本科的话)的学习生涯是16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他已经用这16年的既定思维,牢牢的掌握了应试教育的规则、套路、思维方式,如果他更能千军万马中突围,考上211,985的话,那他的学习能力自然毋庸置疑。

然而,怕就怕惰性,盲目自信,习以为常的把这套逻辑付诸一切,照本宣科。他们用学习数理化的思维来应付这个社会,不加以改造,自然而然的你会发现,很多“高材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不能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很多都是权谋关系,对这个世界没有帮助。最后混的好一点的,可能就是拿到一份不错的收入,顶着一个貌似光鲜的中层管理的title。

相反,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种再学习能力,他懂得变通,善于观察生活,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他们很多人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有创新意识。他们胆子也大,勇于拼搏,敢于尝试,常常问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能做成什么样”。所以,你会发现,很多高材生并不欣赏比自己学历高的领导,相反,他们更尊重那些文化较低,却脚踏实地的实业家。

再学习能力是一种不能轻易学到的东西,靠的是自己领悟、觉悟。我始终觉得,我这大学4年,学到什么都已经忘了,唯一对我收益的是,自己有了一种时常反思的习惯,问问自己,如果我来做这件事,应该怎么做,会做成什么样。如此,也许和成才很遥远。但很多时候,自己也并不逼着一定要去成才了,剩下的就交给天赋和机会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把学生用好坏分开的理由有:
1 分数只不过是测量学习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准,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有其他长处
2 好学生和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人。他们同样得得到老师的关注,因为在一个班级里,老师可能只关注要么成绩好的要么成绩差的,中等的孩子反而被忽视。
3 心理学中有一种叫做期待效应的东西,我们相信他会朝向好的方向改变他就会朝好的方向变!所以今天他是坏孩子,可能明天他就是好孩子!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17
你去问吧,凡是教育学大家,心理学大家,优秀的父母和一些知名人士,他们把坏孩子和差学生统统叫做“所谓的坏孩子”和“所谓的差学生”,也就是说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根本就没有“坏孩子”和“差学生”这样的概念。

为什么他们眼中没有这样的概念呢?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就事不就人”这个伟大的教育真谛,他们只会针对孩子做错的事情本身来批评教导孩子,绝对不会攻击孩子本人,想想看,“坏孩子”和“差学生”这样的概念正好是“就人不就事”这个教育理念下产生的结果嘛,刚好反了。

两种相反的说法产生出两种相反的做法和结果,这是理所应当的,教育学界把“就人不就事”的评价叫做“破坏性批评”,因为这样的批评直接把整个人给否定了,不再给这个人改过的机会了;心理学又把“就人不就事”的评价叫做“反向确认”,也就是说你说一个孩子坏,他就坏给你看。
第3个回答  2020-12-29

心理学分析:坏孩子为什么比好孩子混的好

第4个回答  2011-04-17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 不要用好坏把他们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