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这里的一切还有些不太适宜,所以常常回遇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但又无法避免,比如说异性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的处理,导致心理产生郁闷情绪!使自己每天都在瞎想中度过!面对这一问题!该如何是好?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3.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不然,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小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市侩、阴暗的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觉到困惑。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5.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旋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于单相思和失恋者,要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恋爱是以双方自愿为原则的,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07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生理、心理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新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据统计,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
在刚入校的新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
从被动“灌输”式学习方法到主动“开放式”学习方法,不少新生到大学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由此也衍生出了学习心理障碍。在北京某大学读书的小张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父母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读大学以后她慌了神,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中的一员。这是不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的典型例子。如何快速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对于新生来说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眼前的事情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习紧张和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美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这种失落感对于以后的大学生活非常不利。因此,大学新生一定要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上的一次胜利而已,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在入校后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该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自己学习方式的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学习。
3、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社交心理障碍
某医科大学学生小王来自农村,缺乏体育、音乐才能。见别人去踢足球、跳舞颇羡慕,他又不好意思向人请教,自傲与自卑发生冲突,最终跳楼身亡。这个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班上或学校社团的活动,多交一些知心朋友,敢于抛头露面。
4、理想、目标落空造成内心困惑
进入大学后,学习失去了中学时的动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社会的另一面,习惯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在现实面前感到困惑。某大学男生小赵中学时成绩优秀,进大学后很快奉行“六十分万岁”,他直言:“大学没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想法,其实,大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技能,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锻炼组织社交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去努力。解决这种心理问题,首先就要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参考资料:http://xcb.hncu.net/getdetail?id=1413&columnid=1712&linkpage=style46

第2个回答  2022-08-28

首先呢,我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物质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使得我们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所以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里也会体现出来,有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的经济状况都比他要好,他可能会产生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心理,他可能会埋怨父母没有能力,去抱怨自己的家庭,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问题。其次就是大学生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攀比的心理和行为,把注意力都放在吃穿住行上,比谁穿的好,比谁吃的好,甚至购买一些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的同学可能会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产生一种自己被孤立的错误心理,从而可能会导致自己越来越抑郁。

第3个回答  2022-03-0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可能会出现焦虑问题,因为大学生有很多的压力比较大、时间比较多、容易陷入空虚之类的问题,所以很容易变得焦虑、紧张不安、很难安静下来,同时伴随头晕、头痛、恶心、腹泻、腹胀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时会出现焦虑上的疾病表现。

第二、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抑郁症的一些表现,主要就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终日闷闷不乐,甚至委屈、以泪洗面、对于未来没有希望感、自卑、自责等等。

第三、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适应障碍,尤其是到大学以后,对于一个新环境没有办法适应下来,同时有可能会没有办法和自己的新同学以及宿舍同学建立很好的关系,因此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很多的情绪反应。

第四、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成瘾问题,比如说沉迷于网络或者抽烟、喝酒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4个回答  2022-08-13

、焦虑:如果出现了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也有可能会造成时间比较多,还可能会伴随焦虑不安的症状,有时也会引起头晕和头痛等现象。2、抑郁表现:有一部分代理商由于精神压力比较大,通常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和中日闷闷不乐的症状,有时也会以泪洗面,对未来没有希望,自卑和自责。3、沉迷网络:有一部分患者通常表现为沉迷网络或者是经常抽烟喝酒等一系列的不良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注意锻炼,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