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是被谁推翻的?

如题所述

大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扩展资料:

早在李自成起义军的烽火燃遍中原大地之时,满洲贵族就已经意识到,先让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然后再举兵入关。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

十九日,破皇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满洲贵族认识到入主中原的机会已到。此时,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在李自成占领京师时,在是否归顺大顺政权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然而最终向清朝投降。

他向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而多尔衮在假意再三推辞下,终于同意了吴三桂的请求,进兵中原。事实上,清朝对此早有准备。范文程在清朝问鼎中原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

明朝灭亡前夕,清朝便决定派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统兵伐明,企图再次大掠中原。而几乎在李自成进京的同时,清廷重臣范文程便察觉到明朝将亡,便奏请清廷占领中原。

李自成进京十五天后(四月初四),清廷急召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入盛京讨论明亡之后的对策。范文程指出了李自成的某些失策和弱点,断言“可一战破也”,极力鼓吹说:“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衅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

他还要求清军改变一味屠杀掠夺的策略,称:“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若将统一区夏(即华夏),非乂安百姓不可”。而多尔衮本来就有入主中原打算,在范文程的鼓动下,清朝当局立即下令连日急骤兵马,十多万八旗精锐迅速涌向中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3

大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扩展资料

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大明王朝在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掌权,导致了朝政黑暗时代的来临。这时的大明已经是在风雨中飘摇了,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继位后,虽说也是用了全身解数,准备力挽狂澜拯救危在旦夕的大明朝,但是命始终不会控制天,只能听天由命。

明朝末年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动乱,造反的造反,起义的起义。这里就有了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闯王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起义的领军人物,也可以说明朝是由这位闯王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缢身亡,这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王朝被推翻。

明朝被推翻后李自成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是不久就被满清推翻了。满清与大明本来就有边境战争,因为明朝末年的动乱年代使得满清有了机会。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又是一个新的政权,根基不稳,在治理上又有很大的失误。

李自成本身也并不是什么明君,看看他登基后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再加上又有大明总兵吴三桂的里应外合,李自成在山海关被打败。满清顺利进入山海关,进而统一天下建立满清政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2

大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扩展资料

明朝后期最后一战

1636年孙传庭与洪成畴平定了李自成的起义之后,崇祯决定跟满清决一死战,于是1639年,崇祯派遣洪成畴率领大明几乎所有的精锐部 队参与了对满清的最后一次决战,历史上被称之为松锦之战,

这次派遣去参战的部队,有之前镇压李自成起义的精锐部队,有从明朝九镇抽调出的精锐部队,留在关 内的都是老弱病残。结果大家也知道,松锦之战大明被打败了,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洪成畴都被俘虏了。

这一次明朝失败跟之前都不一样,松锦之战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一丝国力。李自成在这时候又死灰复燃,率领农民军起义,建立大顺政权,而明朝 又集结不出一支精锐部队对付李自成的几十万农民军,最后崇祯交给孙传庭的军队是一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就这样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了。

如果不是在松锦之战中,明朝精锐毁之一炬,李自成的起义依旧会被百战名将孙传庭镇压下去。也就不会出现吴三桂放满清入关这段历史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要看什么意义上说。如果就北京的明王朝说,那么是李自成推翻的。如果把南明政府算上那么是满清推翻的。我赞同后者。因为明朝本来就是两个京城(凤翔作为宗庙所在地除外),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目的就是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就李自成进北京后的表现看,如果没有满清,明朝完全有复辟的可能,而且可能非常大。另外,满清在继续向南推进的时候遇到了南明政府的有力抵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9-17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