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弊?

如题所述

它的形象传达更为直观,与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迅速发生关系的程度较高,讨论度与受众面都要更为广泛而深刻,因此,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不是简单地将对话转换为台词,将情节搬到银幕,它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形象之中,达成更多人在文学与影视的双重输出中汲取价值。所以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仅有的比照性阅读的互文性解读而产生的文体转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2
因此与原著的共时性对照成了观剧体验之外一个很少被提及的要素,因为对于相异的艺术形式来说,受众对作品的诉求是不同的。影视作品相较于文学作品,它的形象传达更为直观,与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迅速发生关系的程度较高,讨论度与受众面都要更为广泛而深刻,因此,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不是简单地将对话转换为台词,将情节搬到银幕,它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形象之中,达成更多人在文学与影视的双重输出中汲取价值。所以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仅有的比照性阅读的互文性解读而产生的文体转化。
第2个回答  2019-07-22
文学作品在时间上空间上比影视作品所能表现的范围要广,在时空变化上有更强的灵活性,比影视作品有更强的可延展性。简单来说就是场景人物什么的在文学中都凭借读者主观想象而存在,在影视作品中就相对固定。连贯而完整地看完一个影视作品的话,节奏较快啊,电影毕竟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讲述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阅读时间就不同啦,你可以进入深度思考并且不被打断,想思考多久就思考多久。
第3个回答  2019-07-22
我们强调的受众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单纯地对一个“是否忠实原著的”问题的简单回答,而是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分释放着自我的各类记忆,这个“释放”受制于诸多的因素,它不仅包括读者个人的文学记忆,也包括其人生阅历、情感体验、文化构成以及艺术修养等等,而这些因素无疑都影响着每一位具体读者对阅读活动的接受,而每一位具体读者的接受都是高度个人化与不可复制的。因此,原著粉对原著作品的执念,从理论上来说仅仅是文学影视化接受过程中的一个元素,而且他的关注点潜意识里并不是对于具体情节和人物本身的关注,而是经由对个人情感的调动,与情节背后的价值指向和释义解码发生共鸣。
第4个回答  2019-07-23
这些因素无疑都影响着每一位具体读者对阅读活动的接受,而每一位具体读者的接受都是高度个人化与不可复制的。因此,原著粉对原著作品的执念,从理论上来说仅仅是文学影视化接受过程中的一个元素,而且他的关注点潜意识里并不是对于具体情节和人物本身的关注,而是经由对个人情感的调动,与情节背后的价值指向和释义解码发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