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中医治疗偏方那个有,,拜托了

血管涨的疼、痒,怎么调理中医偏方谁有,谢谢了

下肢静脉曲张----桂枝茯苓丸合四味健步丸(转)
黄煌教授:
毛某,男,51岁。2004年11月底因左腿肿痛确诊为左下肢静脉血栓,血栓长度20cm,曾在当地住院治疗。医生欲手术去栓,患者畏惧手术,但用静脉抗栓治疗无效。希望服用中药试试。2005年5月21日开始服用如下汤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怀牛膝30克、丹参12克、石斛20克、红花10克。服用两月,复查B超下肢静脉血栓已消失。
静脉血栓绝大多部分发生在下肢,而且多为左下肢,患肢肿胀、增粗、疼痛,发病迅速。其并发症肺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据说,美国每年约有50000至200000人死于肺梗塞。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长期卧床、外科手术后、肾病、静脉插管、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吸烟、口服避孕药、粗暴按摩、肥胖、高龄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抬高患肢,自患肢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及小剂量溶栓剂,上述治疗持续3天后症状仍不缓解并加重者,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中药治疗一般也使用活血化瘀药。
从中医的角度看,患者的瘀血不仅是指下肢血管的血栓,而有其特有的诊断着眼点。首先,患者很一位体格壮实的中年男子,面色暗红,腹部肌肉比较紧张;第二,左下肢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第三,既往有痔疮,近日频发。痔疮也是瘀血在下的指征。以上三条,符合瘀血在下的判断。
本案使用的配方由经方桂枝茯苓丸和经验方四味健步汤组成。桂枝茯苓丸是经典的活血化瘀方,有关论述可参见前案。 我重点说说本人的经验方四味健步汤。该方由芍药、怀牛膝、丹参、石斛组成。主要用来治疗下肢疼痛为特征的瘀血性疾病,其作用部位以血管为主。许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经常有应用的机会。本方中的这些药物,大多是古代用于治疗腰腿痛或步履乏力的药物。芍药是经方芍药甘草汤的主要药物,《伤寒论》用芍药甘草汤来治疗“脚挛急”,说药后“其脚即伸”。有趣的是,《朱氏集验方》将此方治疗不能走路,改方名“去杖汤”。《神农本草经》也说芍药“除血痹”,血痹,都是有疼痛。怀牛膝,《神农本草经》说得更清楚,说“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唐宋方中多用来治疗腰膝酸软。还有石斛,古代多用来治疗脚弱腰痛的病症。比如《外台秘要》记载的生石斛酒,用生石斛三斤,牛膝一斤,杜仲八两,丹参八两,生地黄三升,泡酒,用于治疗风痹脚弱,腰胯疼冷。《辨证录》有一方,名石斛玄参汤,用石斛一两,玄参二钱,水煎服,治疗胃火上冲,心中烦闷,怔忡惊悸,久则成痿,两足无力,不能步履。现在看来,这些脚弱腰痛的病症,大多是糖尿病引起的,也有的是静脉血栓之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临床验证,发现此方效果很好,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抽筋浮肿等症状的缓解,有些患者居高不下的血压也能有所下降,有些患者多年困扰的便秘也能解决。方中的芍药,有赤白芍药两种,习惯认为,白芍以养血柔肝为主,用于肌肉痉挛性疾病为主。赤芍以活血化淤为主,用于舌质暗紫,或血液粘稠者较多。我临床往往赤芍白芍一起用,用量根据病情调整。如果疼痛剧烈者,大便干结者,芍药的总量可以达到120。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两种饮片,根据习惯,怀牛膝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所以,对于腰痛脚弱者,用怀牛膝比较好,量可以用至100克。
这个患者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后来随访,在服用中药三月后,血栓已消,局部遗留血栓囊壳,有肿胀感,痔疮未发。余无不适。目前已经停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5
处方一:静脉曲张舒缓汤
组成:炙黄芪15-3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桔梗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牡丹皮10克,山栀衣10克,宣木瓜10克,陈皮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善后制丸药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益脾升气,活血通脉。主治下肢静脉曲张。
处方二: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20-50克,当归10克,赤芍8克,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
加减:已形成溃疡者加白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三: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一法
内服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组成:黄芪50-20克,当归15-10克,赤芍8克,地龙6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6克,白芨15克,白术6克,鸡内金6克,酸枣仁10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外洗处方:大黄3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地龙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
加减:患肢肿胀加苡仁、防己、木通各30克;渗液多加土茯苓、苍术各30克。
用法:水煎取液2000毫升(约4斤),外洗疮面,每次洗30分钟,每天洗1次,1付中药可煎洗2-3次。若不吃中药,先用外洗加外敷治疗,每天须洗2次,每日1付洗药。
外敷处方(溃疡严重者):黄芪5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轻粉10克,银朱10克,血竭5克,铜绿2克,麻油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末,装瓶加盖。取药适量,加麻油调膏,外敷疮面,以无毒纱布包扎固定。随外洗时换药。亦可每天或2天换药1次。
外敷处方(溃疡缓解而未收口时):炉甘石粉30克(或炉甘石粉 20克,煅石膏粉10克)。
用法:每次清洗疮面后,敷上炉甘石粉,以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第2个回答  2019-01-26
偏方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可以通过做些运动来缓解:
一、屈腿伸腿:仰卧在床上,两胳膊放在体侧,两条腿先屈后伸,屈时两条大腿和身体成90度角,伸时尽量用力蹬直,如此反复20-30下,每天起床后及睡觉前各做一次。
二、抬腿运动:在双腿下方放一个箱子,不时将双腿踩到箱子上,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或每小时做一组抬腿运动,即双腿交替抬起放下,每次要做20次。
三、仰卧蹬腿:仰卧在床上,两手扶住床,两腿上翘,好像骑自行车一样来回蹬腿,连续蹬30-50次。
四、仰卧抬腿:仰卧在床上,两手在体侧扶住床,两条腿尽量向上抬,抬上去后持续一两分钟放下,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五、悬腿动腿:坐在较高的床上,两小腿悬于床边,两腿相互做上、下、左、右运动。然后两脚脚趾进行屈伸练习,疲劳后将小腿放平,休息3分钟,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六、按摩腿脚:坐在床上,两脚放在床上,两手用力按摩腿部、脚部,从膝关节一直按摩到脚尖,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第3个回答  2019-03-08
静脉曲张中医治疗偏方
【药材】胡桃枝40克。
【食材】鸡蛋3枚。
【做法】
步骤1:桃枝洗净,切小段;鸡蛋洗净外壳。
步骤2:锅置火上,放入鸡蛋、胡桃枝,入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蛋熟,捞出去壳,复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静脉曲张混着
【食法】吃鸡蛋,喝汤,分次食用。
【药材】天麻8克,何首乌12克。
【食材】猪肝120克,菜花40克,鸡蛋1枚,胡椒粉、味精各2克,植物油、料酒各15毫升,干淀粉、葱段、姜丝各10克,盐3克,鸡汤20毫升。
【做法】
步骤1:天麻、何首乌洗净,烘干,磨成细粉;猪肝洗净,切片,加干淀粉、鸡蛋、姜、葱、鸡汤拌匀;菜花洗净,撕小朵。
步骤2:锅置火上,入油烧热,放入葱、姜爆香,下入猪肝、何首乌粉、天麻粉、盐、料酒略炒,放入菜花、鸡汤炒熟,撤味精、胡椒粉、盐,炒匀即可。
【功效】适用于静脉曲张患者
【食法】每日一次,佐餐食用。
第4个回答  2019-01-28
药方:黄芪200克,当归尾15克,生地15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积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8克,干草10克,桔梗8克,川牛夕15克,地龙40克,川穹8克,蜈蚣40克,乌蛇40克 以上为煎汤药,每付煎3遍,使药平均分成3份使药量平均。早饭前晚饭后各服一份(每次配丹参片一次量) 方其实是用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名方——“补阳还五汤”与“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成。 方中“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为“补阳还五汤”,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红花、桃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枳壳、柴胡、甘草、桔梗、川牛膝”为“血府逐瘀汤”,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血瘀证; 再加上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乌梢蛇——祛风通络。 全方共同组成补气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虚,瘀血阻滞证。可以用来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动脉硬化、血管神经性头痛等证属气虚血瘀者。 本方用来治疗脑血栓确实很对证,应该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本方只能用于治疗患者神志清醒者;治疗中常需久服,俞后仍宜每隔三、五或七、八日一剂继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方中蜈蚣用量确实过大,蜈蚣有毒,入药煎服一般1~3克,大剂量不宜超过10克。由于本方需长期服用,建议蜈蚣改为5克,以防止中毒。 乌蛇即乌梢蛇,味甘,性平,无毒。入药煎服一般5~10克。可将本方中乌蛇用量改为10~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