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说三十而立?

如题所述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是指他在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言:谦卑 中 传递祥和!

行:举止 彬彬有礼!

现常用来指人开始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自立于世。

拓展资料: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 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三十而立,源于《论语·为政》的成语,意为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对于“三十而立”这句评语,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简单一句话,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人的"立"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具有自觉性、独立性、阶段性、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统一性等特征.在对生命之"立"反思意识有所忽视和遗忘的今天,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承担崇高的人生使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拓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0

三十而立:人到了三十岁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立”就是立于礼的意思。在孔子那里,礼一方面代表了一种必须遵守的外在的合理的社会规范,另一方面,它又是人内心中一种对自己欲望的约束。而这种遵守与约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仁”。简单地说,这就是孔子所推行的理论。显然,这种理论在当时是全新的,因为它的新,孔子在实践它时,就要一方面面对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一方面与反对它的思潮作斗争,他的道路必然是充满着阻碍与荆棘的。

拓展资料

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章:“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所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
《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 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 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时一个人的世界观已经成熟,人生的志向已经确定,能够自立。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是孔子对自己在三十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虽然我们不能成为圣人,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人生的标杆。"三十而立",不是指三十岁成家立业,而是指在三十岁时,世界观已经形成,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人生的志向已经能够确定,并且能够进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