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中的ABCD指?

如题所述

CPR中的A指开放气道(airway, A):在通气前就要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能产生血流,在整个复苏过程中,都应该尽量减少延迟和中断胸外按压。

CPR中的B指人工呼吸(breathing, B):人工呼吸需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

CPR中的C指胸外按压(circulation, C):即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进行按压。

CPR中的D指AED除颤: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对于VF患者,如果能在意识丧失的3-5min内立即实施CPR及除颤,存活率是最高的。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或在监护心律的住院患者,迅速除颤是治疗短时间VF的好方法。 

扩展资料:

胸外按压法于1960年提出后曾一直认为胸部按压使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受到挤压,引起心室内压力的增加和房室瓣的关闭,从而促使血液流向肺动脉和主动脉,按压放松时,心脏则“舒张”而再度充盈,此即为“心泵机制”。

但这一概念在1980年以后受到“胸泵机制”的严重挑战,后者认为按压胸部时胸内压增高并平均地传递至胸腔内所有腔室和大血管,由于动脉不萎陷,血液由胸腔内流向周围,而静脉由于萎陷及单向静脉瓣的阻挡,压力不能传向胸腔外静脉,即静脉内并无血液返流。

按压放松时,胸内压减少,当胸内压低于静脉压时,静脉血回流至心脏,使心室充盈,如此反复。不论“心泵机制”或“胸泵机制”,均可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强调持续有效胸外按压,快速有力,尽量不间断,因为过多中断按压,会使冠脉和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肺复苏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3

A为开放气道、B为人工呼吸、C为胸外按压、D为除颤。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室颤是成人心脏骤停的最初发生的较为常见而且是较容易治疗的心律。

扩展资料

很多心脏停搏患者即使自主循环恢复以后脑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而约80%复苏成功的患者昏迷时间超过1小时。在入院患者中,神经功能转归良好率为本1%~18%,而其他或者死亡或者成为持续性植物状态。

研究表明各种药物在脑复苏领域疗效甚微,而亚低温(32~35℃)对脑具有保护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心脏停搏患者脑复苏的降温技术有多种,如体表降温的冰袋、冰毯、冰帽等,但降温速度缓慢。快速注入大量冷却(4℃)液体,能显著降低核心温度,但易出现病人输注液体过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肺复苏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8
CPR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初级生命支持,BLS)公众普及
A: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D,除颤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 加强阶段ALS)专业人员普及
A:气管插管 B:正压通气
C:循环加强 D:监护,药物应用
第三阶段——第三个ABCD
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
基本生命支持 判断:要否开放气道
呼救:启动EMSS
体位:复苏位(仰卧位)
开放气道:贯穿复苏始终
CPR第一阶段——ABCD四步法
A:开放气道(一组技术)
A1, 判断意识
轻拍或摇动双肩
靠近耳旁呼叫:
"喂,你怎么了!"
无反应:指压人中
穴仍无反应:立即
行动10秒钟内完成(1001——1010)
A2,高声呼救
如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来人呐!救命啊!!"
让来人准备急救药品器械
拨打"120":启动救护体系
呼救!
A3,体位要求
摆放为仰卧位
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头,颈身体同轴转动
无意识,有循环体征:侧卧位
A4,开放气道:
头偏向一侧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压头抬颏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
A5,开放气道:压头抬颏法
徒手开放气道安全有效方法
一手掌压前额,另一手食指中指向上向前抬高下颌,两手合力头后仰
头后仰程度为:下颌,耳廓的联线与地面垂直
抬颏时,防止用力过大压迫气道
A6,开放气道:托颌法
(头颈部外伤)
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
双肘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
用力向上托下颌,拇指分开口唇
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必掌握
潮气量大:
正常人潮气量500ml
含氧量足:
空气中含氧21%
呼出的气体氧含量17%
迅速,简便,有效

CPR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B:口对口呼吸
B1,判断呼吸
一看,二听,三感觉:
看:胸部或腹部有无起伏.
听:口,鼻有无呼吸声音._
感觉:口鼻有无呼吸气息.
感觉没有呼吸,即可人工呼吸
10 Sec内完成判断
B3,口对口呼吸要点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深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 1秒左右,见胸廓起伏
吹入气量:500--700ml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吸气
吹气/按压比例2:30
缓慢吹气,扩张蒌缩的肺,减小胃膨胀:膈上升,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球囊—面罩通气:
有氧—球囊挤压1/2
无氧—球囊挤压2/3
挤压时间1~2秒
有心跳时:
10次/分钟
球囊—面罩
喉罩
口咽导管
B4,口对鼻呼吸
指征:口腔外伤,牙关紧闭
方法:仰头抬颏,封闭口腔
口包鼻吹气
B5,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婴儿 儿童)
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C: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
是心搏骤停后唯一有效方法
心泵
人工循环机理 并存
胸泵

C1,胸外心脏按压机理
C2,心泵学说
按压时压迫心脏排血
放松时心腔舒张复原
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
C3,胸泵学说
按压使胸内压上升
主动瓣开放排血
放松时,胸内压降为零
静脉血回流心脏
C4,心跳骤停判断(非专业)
经两次人工呼吸病人仍无反应
(无意识,运动)
临终呼吸可视为心跳停止
立即做胸外按压
时间10秒内完成
C4,心跳停止判断(专业)
给予两次人工呼吸后观察循环体征
意识,呼吸,活动,脉搏
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按压
可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甲状软骨突出处,然后向旁滑移 2-3厘米,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触摸肱动脉
C5,胸外心脏按压要领
有力,连续,快速
按压部位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C6,按压部位
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缘下
沿肋骨缘向上滑到胸骨底部(剑突处),把另一只手掌根靠在手指上(胸骨下半部)
第二只手重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紧贴胸骨
两乳头间
手掌根
复苏泵
C7,按压深度
有效标准:
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胸骨下陷 4~5 cm,因人而异
产生60~80mmHg动脉收缩压
C8,按压频率
100次/min
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
数数掌握节奏,个位数加重复尾音
需勤加练习
C9,按压姿势
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
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
重量垂直往下压(杠杆原理)按压后
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
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
"萨勃"心肺复苏仪
C10,按压与呼吸比例
30:2
30:2比15:2 每分钟更多次的按压
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25%
无论双人或单人法均采用30:2
连续五个轮回
图1
图2
图3
图4
掌上
托抱胸外按压
按压频率 >100 次/min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
单人30:2
双人15:2
2005
CPR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才可能产生适当的血流.
要求 "用力和快速地按压",按压频率100次/分.
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压/放时间大致相等.
应尽量控制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
2000
未强调胸外按压的质量和速率,胸腔完全恢复状态,以及减少中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区别
2,CPR 按压/通气比
2005
建议对婴儿至成人患者,所有单人CPR时,通气/按压比为30:2.
2000
建议成人CPR按压/通气比率为15:2,而婴儿和儿童CPR时,建议按压/通气比率为5:1

CPR`2005国际指南内容丰富
核心技术:
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CPR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
(初级生命支持、BLS)公众普及
A:气道开放、 B、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D、除颤
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 加强阶段ALS)专业人员普及
A:气管插管 B:正压通气
C:循环加强 D:监护、药物应用
第三阶段——第三个ABCD
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