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七月十三是鬼节,也有人说十四是,还有十五?

到底是农历七月的哪一天才是真的啊

中元节的历史也很久了,人们在世代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最终的日期各地会有区别。而且不光是每个地区会有差别,甚至每一个村落之间的习俗都可能有差别,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历史上传下来的很多东西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像是春节一样,南方和北方小年的日子都不是一天。

一、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

不知道其他地区是个什么情况,但是就我们这里来说,中元节祭祀的时候确实是有时间差别的。我们这里一般分为新坟和旧坟,新坟是中元节提前一天或两天祭祀,而旧坟是中元节当天祭祀。所谓的新坟和旧坟指的是坟墓里埋葬的人是最近三年去世的还是过三年之前去世的,最近三年之内去世的就需要提前去上坟,三年前的旧坟中元节当天祭祀就可以。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咨询过老一辈的人,他们给出的说法比较搞笑,说是新过世的人没有习惯失死去后的世界,所以需要提前祭祀,怕和之前的人抢时抢不过。给他们提前烧点纸是为了让他们不至于被抢而用不上。

二、具体日期应该和人们的习惯有关

本来按照民间的说法来看,农历7月整个月都属于是鬼月,在这个月祭祀其实哪天区别也不是很大。再说了,所谓的祭祀其实是活着的人的一种活动,对于死人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意思。

有句俗话叫: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其实所有的关于祭祀死者的活动都是在糊弄鬼,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是活人寄托哀思的一个仪式。连陆游都知道死去之后万事成空,更何况我们现代的人。

所以,人们在寄托哀思这个形式的时候慢慢就变得灵活起来,当然是选择大家都方便的日子。如果中元节当天没时间,那么就提前一天两天。但是出于对先祖的尊重,这个日期肯定是不能退后的。发展到后期,就形成了各地祭祀日期不统一的现象。

其实不管是七月十五当天祭祀还是提前几天,这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意义区别。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形式,但是由于流传的时间过于长久,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的必要性,虽然每个地区的时间上可能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大家都默认了这种形式的存在。各地的人对于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是一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七月十五。不叫“鬼节”,叫做中元节,因与祭祀先人有关,民间有“鬼节”的称呼。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2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 中元之意由元宵节延伸而来。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圆称为上元(故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七月为岁中,七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称为中元,因以为节名。
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民俗信仰,于是益加普及。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传沿袭成为中元节。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各家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活动,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说法,水灯是用来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2
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很多鬼节,分别有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 Saints' Day)。[2]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第4个回答  2013-08-21
南方这边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主要是在七月15这天打过来,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两天过节。无论是有没有战争都要敬鬼嘛,所以就提前一两天了,随便让鬼保佑一下不用死。后来一改就全部改了,因为对鬼神不可以变来变去,后来就形成了传统了。所以造成了中国有些地方过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