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元璋如此丑陋

如题所述

朱元璋的画像之所以很丑,有几个原因:1、民间对朱元璋评价恶劣;2、儿子朱棣不喜欢这个偏心的老爸,有意或放任民间画师丑化他;3、知识分子群体厌恶他,便丑化他。

  其实他本人并没有画像那么的难看,是经过民间丑化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在两宋之前,历代帝王长相皆无认知。被传是唐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卷》里的13位帝王,也大都属于写意作品,除非画家赋予的细节特征,帝王面貌也大抵相同。两宋帝王,已有宫廷画师据实画像,但写意的成分依然浓厚。蒙元帝王,沿袭宋式风格。明清两代,帝王画像的写实性就很强了,尤其清代康熙以降,先有擅长写实风格的西洋油画宫廷画师,后来又有照相技术传入。帝王长的什么样,现代人已经一目了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特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可以说是历代帝王中画像最多的一位。甚至有传说他曾召集三名画师为其画像,前两位据实画像的画师都为其所杀,因为他们画的形神相似夸大了朱元璋的缺陷而被杀。第三位只是在形似的轮廓上刻意美化才博得朱元璋欢心。
  民间传说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别说朱元璋,就是一般百姓,也不希望画师据实画出面貌上的缺陷,这是人性使然。另一方面,由于朱元璋生于社会底层,和民间接触较多,民间传说他的一些外貌特征—如额头和太阳穴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金鱼眼、满脸麻子等外貌特征也极有可能是实际情况。何况,《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说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四个字虽是溢美之辞,后四个字却也是隐晦描述朱元璋长得奇怪。试想,头顶一块“奇骨”不是很奇怪吗?
  笔者查找许多资料,发现正史和民间流传有朱元璋的十六福画像,其中面貌慈祥穿着朝服右上角正楷书金“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当属正史和宫廷所藏,另一幅民间流传颇广的是身着红袍、头扎黑色逍遥巾,画像上方是一行隶书“明太祖真像”,此像突出民间传说的阔长宽广的大嘴巴子,形容十分夸张。而其它十四张图像则均以这张为蓝本,极力夸张、丑化朱元璋,有些甚至比例不当地在其脸上画上斑点,以突出民间传说的“三十六颗红麻子”。这些图像线条粗陋,有的服饰冠带不合明朝规制,显然是民间艺人的信手涂鸦之作。
  笔者以为,真正的朱元璋画像既不像宫廷藏本画得那么慈祥英俊,也不可能像民间版本将其描绘的那么丑恶和不堪。真正的朱元璋长相极有可能是面貌一般但有些特征较为独特,譬如大嘴巴(现代人也有不少,俗称“地包天”)等让人印象深刻。民间画像只不过夸大这一特征而已,就像现代人的漫画化。笔者并非胡乱猜测,而有逻辑理性可依。
  首先,外国史学专家的客观评价。在美国学者牟复礼和英国学者崔瑞德编写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他们虽然体认民间传说的“脸面有皱纹而痘点斑斑,颚部突出”,但也觉得朱元璋“看起来预示将来有不凡的质量”。其实说朱元璋的气质神采非同一般。而在2005年出版的《剑桥插图中国史》中,美国学者伊蓓蕾(Patricia Buckley Ebrey)则明显对民间丑化朱元璋的那些画像表达了质疑,她认为民间流传的那些画像是基于画师的故意丑化,认为“太祖和其它皇帝一样英俊”。
  其次,明朝十六位皇帝中,除建文帝外,其它十四位均为成祖朱棣之后。从故宫所藏历代明朝皇帝的长相看,从成祖到崇祯皇帝面貌大抵相若,而他们和宫藏的朱元璋像也都有几分相像。从明朝世系相传的面貌特征看,宫藏的朱元璋画像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有趣的是,在前些年出版的中小学历史课本上,也大都选撷朱元璋画像的民间版本而忽略宫廷藏本。这或许是阶级分析法历史观在现实中的体现,即对古代帝王首先抱持批判的眼光。但是这样的画像也会造成讹误传流广泛,以至于丑化朱元璋的那张画像会被后人笃定以为那就是朱元璋本人。
  虽然封建皇帝长得什么样是小事,但明晰历史事实,厘定评判历史人物的客观态度确是大事。因为在我们的历史观中,向来有脸谱化的倾向,譬如孔子是圣人是至圣先师的时候,孔子画像是凛然威仪的,而当将孔子视作“开历史倒车”的罪人时,孔子的形象又是猥琐不堪的。这种倾向在“文革”时期连刘少奇、邓小平这样的共和国领袖也逃脱不了被刻意丑化的羞辱。
  俱往矣。还是还原朱元璋的本来面目为好,即在人们无法定夺朱元璋真相的时候,最好将朱元璋的宫廷画像和民间画像一并展示出来,让民众自己判断。这一点,明孝陵做到了。作为国民教育根本的历史教材上更当如此。

  朱元璋为保证储君顺利接位,朱姓江山万世永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一,诛杀功臣宿将。他兴起“胡蓝之狱”等大案,铲除了大批开国功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滥杀,而有的是与整顿吏治和反贪腐相结合。对于朱元璋的做法,太子朱标有不同的意见。史载:太子谏曰:「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帝默然。明日,以棘杖委于地,命太子持而进,太子难之。帝曰:「汝弗能执欤?使我运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刑余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太子顿首曰:「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其二,分封诸子为王,“屏藩王室”。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子孙是值得信任的,可以付之兵权,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封宗室25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这些藩王拥有护卫军队,少者有3000人,多者至19000人,驻守北方边境的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军权更大,如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后来的历史证明,此举不仅未能起到“屏藩王室”的作用,而且在他去世后,很快就引发了燕王朱棣起兵夺位的“靖难之役”。
  其三,加强君主权力,废除丞相制。1380年,朱元璋诛杀左丞相胡惟庸及其党徒后,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把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到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主管一方面事务。每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直接秉承皇帝意旨办事。并下令:““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处以极刑。”
  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标早死,其次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以明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史称建文帝。他虽然顺利继位,但仅过四年,其叔父,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便夺取了皇位。
  尽管如此,明朝仍然立国276年,共传16位帝王。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344138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1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一定客观。朱元璋作为一个铁腕政治家一生杀戮太重,这正是儒家所厌恶的,而史书的编纂掌握在儒家士子手中,所以结果就有可能丑化在朱元璋。明朝的历史经过清朝政府的编辑假如很多丑化汉人的成分。朱元璋真正长什么样现在谁也不知道,但作为一个开国帝王,他的相貌应该是很有特点的。
第2个回答  2013-05-11
世代贫穷,要饭出身,还当过和尚,这种家庭背景的长的好看的极少,如此丑陋的倒是不少,不怪。
第3个回答  2013-05-11
一时人们的丑化,二是他是揭竿而起当皇帝而且专制,名声不好丑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