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制盐

为什么古人也没有加碘,照样吃,现在要加碘呢?现代制盐的时候有没有去掉里面的氯化镁,硫酸镁两个?这两个是除了食盐以外的最多物质

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
中国陆地海岸线漫长,人们很早就开始生产海盐。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早期直接刮取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为制盐原料。制盐时,先用水冲淋上述原料,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将卤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发水分,取得盐粒。这种方法称为淋卤煎盐。值得一提的是,煎盐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度。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的形态和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与今天的密度计完全相同。宋元以后,在很多沿海地区,煎盐逐渐被晒盐取代,节省了很多燃料费用。有些地方,还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一系列盐池,将海水导引其中,从而将淋卤的过程也省去了。
湖盐的生产工艺与海盐基本相同,大多采用晒制的方法。
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体含盐岩层。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二是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这种方式与井盐的生产工艺相同。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6
故人一般是吃海水晒盐和井盐,他们吃的碘少所以容易得甲状腺肿大。现在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有少量氯化钾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古人制盐有两种方法:
1、沿海地区的海盐,在临还的地区有盐田,将海水放入后围起来,利用日晒蒸发水分,待盐自然析出后取盐。
2、内陆主要是盐井,从井中取出盐分高的卤水,通过蒸煮的方式将水蒸发掉,取盐。

古人的盐基本都是粗盐,里面本身就含有碘,所以不必加碘;现在是精盐,那些杂质都是除去了,要不吃着会苦追问

粗盐能吃吗?

追答

可以吃啊,

古人有粗盐就不错了,好多都吃不起盐的

追问

粗盐是直接把海水晒干就是了吗?那为什么现代人要吃精盐呢?

追答

大哥,你把古人想的简单了,人家难道就不会处理下吗?虽然具体我们不清楚,但肯定是处理的

因为精盐更纯,里面杂质更少,吃着更放心,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更少,所以要吃精盐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8-06
古时的人并不将天然盐看作是盐,而是称之为卤。古代人工最早采制的盐,古人制盐有两种方法: 1、沿海地区的海盐,在临还的地区有盐田,将海水放入
第4个回答  2012-08-06
古人没这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