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之所以没有在俄国漫长寒冬到来前结束巴巴罗萨计划是因为墨索里尼干扰和推后退吗?

是因为意军攻打埃塞尔比亚失利,然后德国出兵北非,导致无法调兵支援东线,可是好像又说隆美尔非洲军抵达北非时离德军进攻苏联不足几个月,希特勒是想先攻占苏伊士运河,建立进入中东的补给线,而后占领伊拉克油田,以此支持德军进攻苏联。
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的提问有一个误区,就是你觉得墨索里尼的干扰指的是意大利在北非的战争失败,使得德军投入北非战场,无法调兵支援东线,但是你从时间表上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不是主要原因,德军在北非的投入和苏德战争的规模相比,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建议你去看看墨索里尼出兵希腊兵败,以及求援德国出兵巴尔干半岛的兵力,和时间。这段战役直接导致了德军集结兵力进攻苏联的时间推迟了2个月,造成了苏德战争被拖到了冬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9
曼施坦因在失去的胜利中已经指出,巴巴罗萨的缺陷,就是只准备了第一次战役,没有在纵深处(德涅伯河以西,莫斯科以东)计划第二次战役。
1.巴巴罗萨计划不该包括北路攻打列宁格勒的
2.计划应该指明最终战略目标,对南路 和中路应该有所侧重

因此,巴巴罗萨计划是很出色的。但是在战略侧重上有所欠缺,为之后的莫斯科战役失败埋下了伏笔
本身德国的实力就不如苏联,当年的小胡子太小看苏联了,虽然苏联受到大清洗,人民也恨透了斯大林,但是整个工业和人口在那里,德国根本吞不下去。开战后,小胡子就对古德里安说过“如果我当年相信了你书中所说的内容(指古德里安一本介绍苏联坦克数量和情况的书),我不对对苏联开战”。
所以一开始德国突袭成功,苏联受到重创,苏联的军人也因为讨厌斯大林而成建制的投降,人民也在路边欢迎德国这些“解放者”,但当苏联动员起来,人民意识到纳粹比斯大林更恐怖的时候,德国就吃不消了。
苏联可以和德国换,即使伤亡是德国的数倍,仍然可以不断的增兵,而德国只能颁布《战时人口繁殖法案》因为男人已经快被打光了,苏联可以用4-5辆坦克换德国一辆,因为苏联T34的生产能力是虎式的10倍,苏联最高峰时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辆坦克被生产出来。在加上德国双线作战,补给困难,所以说德国实际上是被苏联活活撑死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09
我个人觉得主要失利原因是希特勒对战争的估计过于乐观,分兵3路导致兵力不足因而没能实现战略目标,充分说明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第3个回答  2012-08-09
个人猜想就算不抵抗从波兰走到莫斯科还要一个多月呢,何况基本上俄罗斯基础设施都在东欧,人口兵力都集中在东欧,就像日本打中国,武力在强也白扯,一个拳头合起来才有力量,分兵三路必然失败
第4个回答  2012-08-09
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十没有形成一定的战斗力),正是这种战略思想导致了苏军前期的大溃败。德军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