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税怎么计算?

如题所述

个体户的经营所得税计算公方法如下:
1、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业主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24000元/年;
3、从业人员工资扣除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4、生产经营期间借款利息支出,凡有合法证明的,按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准予扣除;
5、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乘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6、要区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取得的其他方面所得的划分;
7、从联营企业分回的利润,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8、个体工商户王某在生产经营的同时著书取得的稿酬所得,应按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
第五条
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本办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3

个体工商户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有两种:

    财务健全记账准确清晰的纳税人一般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自主核算应缴纳的个税。

    税务对财务制度不健全核算不准确或者有逃避税收嫌疑的纳税人采用核定征收,就是按收入或成本给出个征收率,按征收率缴税。

第十七条 税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所说的成本、费用,是指纳税义务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说的损失,是指纳税义务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义务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个体户的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按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不超过15000元的                           5

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10

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20

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30

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2

个人独资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税

第3个回答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