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过世后,一般要守孝,时间段是怎么划分的,具体意义又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守孝三年太长了,太机械、不人道。

即便孔子同时代的弟子宰我也有觉得一年就可以的了,孔子颇不高兴,回答人出生三年才能免与父母之怀,所以守孝三年是天下之通义,诚然是一种好解释。

然而,圣人的目的或许更深。

守丧的要求是结庐墓边,不穿华美的衣服,吃简单的饭食,不进行娱乐等等。

看似过分的要求,其实说来也简单。

设想一下,一个人怀着失去父母的悲痛,居住在物质极为贫乏的环境之下,他能做的是什么呢?

在贫乏的环境里心自然会沉静下来。

在坟墓边生活,最容易思考的就是生死。

在极端孤独的时候最好的调剂就是捧起书。

所以守墓三年,不仅是修行的三年、更是深造的三年。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只要读三年书,整个人也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9
以前是要守三年的,不过现在不用这么长时间了,我们这里一般要过七个七天才算出孝。其中第三个七天和最后一个七天比较重视,以后每年的清明,十月初一上坟拜祭就可以了。一直到第三年又会隆重的祭拜一下,这才算完全出孝了。可能农村的讲究会更多一些。
第2个回答  2012-08-18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我们这边是父母下葬后儿女要守三天灵,主要是尽最后的孝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