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佛教或佛经对应的话是?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春秋·老子
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去求,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是说,你越是深入到客观实际中去,你得到的认识就越少,相反,足不出户,眼不看窗外,天下万事万物和其总的规律就都能被认识得请清楚楚。
所以老子认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圣人是不用实践就有知识,不用观察就可作出判断,不用实地去干就可取得成果的。
老子这种认识论是指在宏观上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既不以意志为转移的“道”。当知“道”以后自然不必行而后知。这是一种极为高深的思想,自然是圣人才能做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外奔逐得越远,他感知自己不足就越多。所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第2个回答  2012-06-05
什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