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语言自言自语发展的主要观点

如题所述

不少家长反馈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常看到“同款安安”。

也有家长说常看见孩子在角落,对着空气自己和自己说话,喃喃自语。

或者是抱着布娃娃说话,还时不时发出笑声。

见到此情景,家长们常会在心中打个问号?

孩子是不是“病了”?“幻想”?“话痨”?“自闭…”?

如果你的孩子正表现出此行为,先稳住心中飘忽不定的疑问,不要慌。

孩子这种自言自语(自语)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将它称之为内部语言,它是在孩子言语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个阶段。

有研究表明:

4-10岁的儿童所说的话中20-50%的是自语。

2-3岁的儿童躺在床上的时候会发出一些声音和单词作为消遣。

4、5岁孩子用自语作为表达想象和情绪的一种方式。

更年长的孩子会以他人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低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言自语在孩子言语发展阶段不仅是个正常表现,还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言自语呢?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们的观点:

认知发展主义代表人皮亚杰,认为自语是孩子认知不成熟的标志。

他认为年幼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很好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只能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

同时皮亚杰认为自语有助于年幼儿童把语言和思维整合起来。

另一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自语看做是儿童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与自我对话。

看到这,你是不是放心松了口气了。

自言自语不仅不是个“病”,反而它对儿童的发展还会起到促进作用:

有助于年幼儿童把语言和思维整合起来
自语需求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普遍阶段,能够促进认知发展
自语在儿童自我管理中发挥作用(就像文章开头案例中的安安一样,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完成画画任务。)
在一项对3-5岁儿童观察研究中,发现那些社会性强、社会性交谈多的儿童倾向于使用最多的自语。
那么,儿童的自语都有什么类型呢?

研究者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文字游戏,重复语句

这种类型的活动表现为儿童重复进行一些词语或者声音,往往是好玩、押韵的背诵。

如孩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边走边说:把积木放进沙子里,把积木放进桶子里,把积木放进衣服里。

2.独自进行幻想游戏和对非人事物说话

这种类型典型的游戏就是对着物体说话、角色扮演、给物体配音。

如,曾看到一个孩子说“PiuPiu,哦,倒下”,像拿着手枪一样的手指比划着。

又如抱着布娃娃:“宝宝乖,张嘴吃饭饭。”(角色扮演游戏中)

小熊,你开心吗?

3. 情绪宣泄和表达

这种的情绪宣泄和表达是直接向自己表达情绪或感受,而不是说给某个人听。

如:得到一样新玩具,会听到孩子说:哇,真好,好开心啊。

在说这句话时,孩子并没有朝向任何人。

4.自我中心的交流

这种类型自语的表现为,和另外一个人交流,但表达的信息不完整或很特别,以至于旁人不能理解。

如:

A宝对B宝说:“那些串好的呢,在哪儿呢?”

B宝问:“什么串好的?”

A宝耸耸肩走了。

5. 描述或指导自己的活动

孩子表现出的典型活动,就是叙述自己的动作

如:孩子坐在画桌前自言自语的说:“我要画画,让我看看,我要一张纸,还有笔,我想画我的漂亮裙子。”

6.大声阅读,说出某单词:大声阅读,或者在阅读时说出一些词

如:孩子在读一本书,读到一个很难的词,慢慢尝试:“哈-里-波-特”,然后再次尝试“哈-里-波-特,哈-里-波-特,哈里波特。”

(这种类型的我们常会在能够识字的6、7岁孩子身上常看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