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不反刘邦?

如题所述

导语:韩信对刘邦,那是充满着感恩戴德之心,因为项羽瞧不起他,刘邦却能把数十万兵马全部交给他,这就是韩信最感动的地方。你会随便将身家性命全部家当都交给一个陌生的股票经纪人吗?

当然不会,就算有萧何这样的铁杆兄弟做担保,那也会有所保留。可是刘邦不一样,要赌就赌一票大的,赢了那就一统天下,输了那只能一起下地狱了。就冲刘邦如此对待韩信,韩信也没有理由造反。
 


01韩信的胃口没有那么大,他只想做个诸侯王罢了。韩信应该是贵族出身,有良好的教育。从小自律能力非比寻常,看待事物的角度,跟普通人也完全不一样。所以韩信这个人的志向,也跟普通人不同。不过你要说韩信想要称帝,那他是没有这想法的,他顶多也就想要做个诸侯王。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其实最初的韩信,只想要建功立业,并没有想那么多。在项羽军中,一直做个执戟郎,这个时候的韩信急切地希望项羽能够相信他,给他一支军队。很可惜的是,项羽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还各种奚落他。这个时候的韩信能想着成为诸侯王吗?当然不能,他所想的,无非就是带兵打仗,成为一位将军。

所以在刘邦将军权交给他之前,他最大的志向也就是做一名将军。后来建功立业以后,韩信手下的谋士也就多了起来,他们想要有一块立足之地,所以就怂恿韩信裂土封王。韩信主动向刘邦申请做齐王,这是一个想做皇帝的人该做的事情吗?显然不是。韩信只看到了眼前的既得利益,这就说明韩信压根就没有更大的野心。

为什么后来刘邦对他一再手下留情,其实也是因为看出了韩信这份心思。你要不把他逼到绝境,那他就不可能去造反,因为他没有称帝的志向。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

没有人比刘邦更加懂得人性,他能够控制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其深入骨髓的窥测人性之道,那是普天之下无人可及的。
 


02韩信对刘邦是充满感激的。韩信为什么要感激刘邦?没有刘邦会有韩信吗?当然也会有,只是这个韩信只可能成为一名没有任何追求的普通士兵,不知道哪天就做了炮灰。当时韩信虽然谈兵论战非常出色,但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这就要命了。

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样的韩信迟早会被埋没掉。韩信去项羽那里,项羽看中他的能力,只给了他一个执戟郎的位置,丝毫没有让他带兵打仗的意思。无奈之下韩信只好去了刘邦那里。按照常理来说,你不在集团里面混个三五年,谁能知道你有才能呢?所以说就算是韩信到了刘邦那里,也必须要从基层做起。韩信运气不错,因为读过书,所以得到了粮仓管理员的工作,这也算是比较安全稳定的工作了。

可是韩信志不在此,所以我们会发现,刘邦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把军权交给了韩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任?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史记》

我们很难想象刘邦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结果就是韩信非常感动。当然刘邦的这一行为也给自己带来的丰厚的回报,毕竟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还真的打不下天下。在楚汉争雄的关键时刻,只要韩信倒向谁,谁就能够成为胜利的那一方。

这个时候他手下的谋士们都建议韩信坐山观虎斗,随后再坐收渔翁之利。可是韩信却在关键时刻出手,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韩信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刘邦赐予的,所以他不能辜负了刘邦的信任。
 


03韩信没有造反的资本,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天下太平以后,韩信也如愿成为了诸侯王。只不过从他比较熟悉的齐国调任成为楚国的国王,这也算是刘邦对他莫大的信任了。韩信本人也是比较满意的,手里的兵权也都逐渐交割给了刘邦,成为了朝廷的军队。

这个时候韩信已经丧失了造反的资本。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史记》

当时刘邦的意图非常明显,首先把你调离熟悉的地方,切断你的人脉关系。其次再夺取你手里的兵权,让你失去跟朝廷抗衡的能力。这么一来韩信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办法造反了。其实到这儿刘邦并没有对韩信下手的打算,毕竟韩信是功臣,理应享受荣华富贵。

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刘邦要清理异姓诸侯王,所以找了个机会把韩信的楚王贬为了淮阴侯。其实这对韩信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也是有封地,也是有荣华富贵,也能够世袭爵位。可这个时候韩信却无法理解刘邦对天下的布局,人性都是自私的,刘邦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让天下都姓刘。

而韩信作为开国三大功臣之一,也无法幸免。就算韩信心里不爽,可是他也不能怎么办,因为他没有了造反的资本。手里没有兵权,拿什么去造反呢?而且他也没有造反的理由,难道就因为刘邦没有善待他,他就要去造反吗?当时天下已经处于一片和平状态,老百姓们都过上了太平日子,谁还愿意跟着韩信去造反呢?为了他一个人的宏图大业吗?所以说这是不现实的。
 


 总结:韩信是优秀的军事家,却不懂政治。从韩信要齐王之位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韩信这个人不懂政治。他的功劳这么大,当时也没有异姓不能称王的说法。刘邦早晚都会给韩信封王,如果连韩信都无法封王,那天下真的就没有异姓王了。可是韩信却主动去要了,这就有点没意思了。

给不给,那是刘邦占据了主动性,要不要,却是韩信处在了主动的位置上。所以说韩信不能够从刘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他最失败的地方。其实韩信如果稍微懂一点政治,他肯定能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因为他的能力太强了,这样一个人如果跟刘邦不够亲密的话,还处于君臣关系的话,那刘邦是不放心的。韩信的结局是注定的,他唯一错的地方是,他跟刘邦不是发小,所以感情没有那么深。后期也没有好好培养彼此之间私下的感情,所以必然会遭到刘邦的猜忌。

参考资料:《史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3
第一,古人远没有现代人这么腹黑,尤其是韩信这种不得志到处破壁的人,知遇之恩在他心目中甚至大于养育之恩,生育之恩,而刘邦就是韩信的伯乐,所以韩信至死都感激刘邦
第二,韩信没能力反,虽然韩信军事能力在整个历史上都是前三甲,但打天下最主要的还是驭人之术,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你一个人再牛B也斗不过全天下,就比如项羽。
第三,韩信面对的可不是三国那群草包,刘邦集团就连刘邦的老婆吕雉,其能力放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时期都是一流政治家,更何况萧何张良曹参陈平这些人,韩信可没能力摆平这一群
最后一点:韩信最后的确有谋反之心,但是他犹豫了,归根结底就是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话又说回来了,连韩信这种人,都被刘邦在心理上彻底征服,可见刘邦驭人之术有多恐怖,所以韩信就算反,也没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第2个回答  2020-11-05
因为韩信没有一点兵权,韩信只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哪里来的勇气反刘邦,要反也要是手里有兵权的反。
第3个回答  2020-11-05
因为韩信本身更适合当将军,如果作为皇帝他恐怕不会得到天下人的认可,而且和刘邦相比韩信当时还不成气候
第4个回答  2020-11-05
因为他知道成功不了,根本无法把他完全掀翻,拥护自己的人并没有那么多,所以就不会想要真的去反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