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成功的例子

一个正常人的创业成功的例子
P.S:不是名人 普通人的例子 (详细一点)1500字
有就再追加悬赏.
谢谢~

  见到吴佳宾的时候,发现他一脸疲倦,这个曾经拥有少校军衔的北方汉子,在过去的人生中,经历了军人-农民-商人三种角色的转换。如今,他是一个在全国拥有400多家"老磨坊"豆业连锁店的公司总经理。

  少校转业变农民

  吴佳宾1979年进入部队,1980年成为全军首届招生学员考入大连陆军学院。1993年,已经拥有少校军衔的吴佳宾面临转业,当时他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放弃在城里安置工作的机会,到佳木斯长虹村当了农民。"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建一个东北的华西村,为转业军人自主创业作个榜样。"吴佳宾告诉记者。

  此后的几年里,吴佳宾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先后帮助村里开办了采石厂、酒厂和矿泉饮品公司等村办企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然而,事实证明吴佳宾的想法太简单了,种种事端让他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颜面全无、身无分文、妻子离他而去。在1997年秋雨里,吴佳宾背上行囊,怀揣仅有的一千多元钱默默离开了家乡。

  6年内开400家加盟店

  在举目无亲的上海,吴佳宾靠帮别人卖菜板维持生计,三年时间里他总共销售了2万多块菜板,口袋里也积攒了八万多元钱,并筹划着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他注意到,上海的豆腐无论是口感、品质、颜色都不如东北的豆腐,便开始整天琢磨着怎么做豆腐。2000年,吴佳宾倾其所有,靠加盟商提供的部分资金,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即做即售的豆腐坊---"老磨坊"豆业连锁店,至今全国已有400多家加盟店,其中上海有100多家,吴佳宾说:"我计划在近几年内能开到1000家。"据统计,现在上海每天有10万人喝"老磨坊"豆浆,平均年销售额达六七千万元。

  去年,吴佳宾从新加坡买了一个叫"老锅面铺"的面馆题材,回国后精雕细琢,打造了一个全新概念的面馆---"锅品面吧"。今年初,"锅品面吧"第一家店开张,从开业那天起,每天都有等位候餐的人。要求加盟合作的人接踵而至,可吴佳宾不为所动,坚持开直营店,并计划三年内开到300家。

  为了帮助那些转业的战友们少走弯路,吴佳宾已与家乡和上海市军转部门联系,吸收有志于本行业的军转干部到企业工作或帮助他们创业。

参考资料:http://win.cn.yahoo.com/060710/137/i3p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3
海伶山珍:舌尖上的土特产

  早在2009年,农产品电商意识还未兴起的时候,海伶山珍店铺就走上了土特产的细分道路:食品中的土特产,特产中的青川野生土特产。把“山里人的货”搬到线上,目前已经做到了3皇冠,2012年的年销售额达到350万元。销售额增长也许并不算特别快,但店铺目前已经拥有23万的老客户,店铺的热卖产品农家土蜂蜜已经累计售出上万斤。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的今天,土生土长的特产美食,确实很能够打动人心。但是,蜂蜜丶竹荪丶花菇丶木耳这些看天生长的特产,要把控好它们的产量丶采集成本丶物流成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爆款经济的大行其道的时候,土特产品卖家似乎也只能暗自唏嘘了。
  海伶山珍能够走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口碑的传播。店主赵海伶专门开通了博客,她把每次进山取货的照片一一拍下来,把进山取货的经历和图片放到博客中,同时也放在店铺的首页和宝贝详情页,所有照片都让客户感受到现场的真实感。博客开通没多久,点击率就超过了30万,客户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度可想而知。此后,海伶山珍的官方微博丶赵海伶的个人微博也常常都会出现进山取货的照片和内容。
  另一方面,赵海伶也较早给店铺注册了商标,对店铺产品进行统一包装,并在店铺中放上食品流通许可证丶产品生产许可证等,无形中让客户感受到店铺产品品质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竞争门槛,避免店铺陷入同质化丶价格战的混战中。
第2个回答  2008-03-30
2003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学生谢文婷、徐立、杨非合资50万,兴办软件公司,成为成都高新西区国家863软件孵化园一家小有名气专业软件公司。短短一年时间,该公司现有固定员工15人,资产逾百万,并在上海、南京设有分公司,客户囊括了政府、医院、建筑行业及学校。

从独立创业到小有名气,仅3年时间,他们靠什么如此迅速地成长起来呢?

刚进大学,凭着对计算机行业的憧憬和痴迷让谢文婷、徐立、杨非走到了一起。不久,由徐立牵头,他们便在学校里发起了一个名为“计算机语言实验室”的社团。大一寒假期间,该社团的15名成员同时取得了微软认证,这在校园里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趁着这个机会,开始为学校建网站,创建专业图书馆,还争取到了为学校购置安装计算机的大项目,因此认识了许多电脑城的商家,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创立打下了基矗大二时,他们3人又在全院范围招聘新会员。通过报名考试,20名IT精英学子又加入了这个团队。拿到微软讲师认证的徐立扮演起培训师的角色,经常在校内开讲座,一时间,体重超过200斤的大胖墩的他成了许多女生竞相追逐的对象。之后他们在校内搞了“计算机语言实验室一周年展”,这不仅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学院还奖励了他们1000元现金。

大三暑期,谢文婷获得了学校赞助去英国游学的名额。在英国期间,她发现,那里的大学生的手提电脑、手机等都是自己赚钱来买,绝不向家里要一分钱,这触动了谢文婷回国创业的念头。

短短两个月时间,让谢文婷看到了与国外大学生的差距,自己以前的优越感一时间荡然无存。他们3人报名参加了青年软件创新工程大赛。谢文婷说:“我们参赛的项目是一个关于无线通讯方面的,决赛那天,做梦都没有想到,在众多博士、硕士中,我们的项目竟赢得了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这届大赛的最大赢家。”当天,她就把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徐立和杨非。3个年轻人一拍即合,利用大赛奖励的一笔资金,谢文婷又向家里借了20万元,徐立和杨非则东拼西凑,最终以50万元的启动资金走上创业之路。

和所有创业者一样,他们的创业历程并不一帆风顺。谢文婷回忆:“当时我们在技术上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没有客户认可。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跑遍了成都所有的电脑城,并积极向企业进行沟通和演示,可是谁都不相信我们。眼看公司运行快一个月了,房租、交通费、沟通费等消耗了一大笔,可没有一分钱进账。就在快要山穷水尽时,我在南京大学读计算机博士的表哥介绍了一家建筑公司,为他们做工程监察系统。这个项目正好是我们以前设计过的,根据客户的需要稍做修改后,我们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这个项目的设计方案交给了客户。第一笔20万元的单,我们就在容易与不容易中做成了。”现今,电子科大的这3名大学生在软件行业的创业佳绩,已成为校园内外同学们谈论的新闻话题。

参考资料:http://myjob.gxu.edu.cn/News_View.asp?NewsID=221

第3个回答  2008-03-30
我认识的一位做服装生意的人:
1、练摊卖服装(了解服装进货、品种选择、销售技巧等等)
2、多家店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消费层次)
3、贴牌加工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品牌
4、形成地区范围内的小品牌,提高服务意识,拥有一批消费者
第4个回答  2008-04-01
我是一位做服装生意的人:
1、练摊卖服装(了解服装进货、品种选择、销售技巧等等)
2、多家店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消费层次)
3、贴牌加工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品牌
4、形成地区范围内的小品牌,提高服务意识,拥有一批消费者
5、掌握很多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