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良崮战役中,三野损失了多少人马?

如题所述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三野)全歼整编74师和83师一个团,加上阻击援军作战,共毙伤敌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灭32676人。我军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伤亡12189人。双方总损失比大约为3:1。对国军来说是一场空前的惨败。有人说这一仗打下来华野伤亡12000,74师伤亡13000,双方伤亡大体相当,74师能在华野5个纵队的围攻下还能打出将近1:1的伤亡比实在不易,74师战斗力很强啊。乍一看13000:12000,确实如此,可实际上这个结论完全错误,漏洞百出。首先,华野的伤亡全是74师造成的吗?肯定不是,华野的伤亡包括阻援的伤亡,把华野的伤亡全算在74师头上,是把83师、25师、5军等部队都当成看客。第二,74师在孟良崮被消灭多少,74师为3旅6团制整编师编制人数大约在26000左右,在孟良崮被全歼,全部损失。孟良崮战役华野的战果共32000人,减掉74师的26000人,阻援的战果是6000人。第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忽视,那就是歼灭战的胜利方统计战果的时候有个伤俘不累计的原则,什么叫伤俘不累计?那就是抓到的俘虏如果是受伤的统计的时候就只算俘虏,而不会在伤敌里面再计算。就好比一个74师的士兵作战英勇顽强,最后受伤被俘。很显然华野统计战果只会把这个士兵算在战俘里,不可能说在俘虏里算一次,因为这个俘虏是受伤,所以在伤敌多少里面再算一次。74师编制人数大约在26000左右,在孟良崮被全歼,全部损失。很显然,我军在阻击援军作战中不会抓到多少俘虏,所以俘虏的19676人基本就是74师的。所以,74师26000人中被俘19000人以上,至于这被俘的19000人里面多少是受伤的,多少是没受伤的,这就不清楚了,剩下的不到7000人除极少数逃脱外基本上阵亡了,因为歼灭战的失败方的人员如果不能突出包围圈就只有阵亡和被俘两种选择。损失又分为永久性损失和非永久性损失,所谓永久性损失即为纯损失、不可恢复损失,比较双方的永久性损失更有意义。国军方面,74师的26000人不是阵亡就是被俘,全部为永久性损失,而援军伤亡的6000人中多少人阵亡不清楚,非歼灭战中阵亡与受伤的一般比例为1:2——1:3,再加上少数重伤而不能重返战场者,国军的援军伤亡的6000人中永久性损失大约为2000人左右。总计国军的32000总损失中永久性损失大约为28000人。共军方面,永久性损失为阵亡2043人,再加上少量失踪和受伤的9300人中少数重伤而不能重返战场者,总计共军的12000总损失中永久性损失大约为3000人。双方永久性损失比大约为9:1。这里面可以看出包围敌人形成歼灭战对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比较歼灭战双方伤亡比的时候不能忽略胜利方统计战果的时候有个伤俘不累计的原则。先看74师的顽强性,74师的26000人中被俘19000人以上,被俘率超过70%,说明74师战斗的顽强性不够。当然被俘不代表就不顽强,因为战争中也有失去抵抗能力而被俘的。但总的来说,一支部队被消灭后的被俘人数比例大致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顽强性。比如二战时的日本军队,确实顽强,在8.15之前被俘者很少,占被消灭人数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八路军的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人,却没有抓到一个俘虏.所以,74师在覆灭时的顽强性有点对不起五大主力的称号。再看74师的战斗力,华野说是上了5个纵队,可实际上1、6、8纵都要抽出部分兵力阻援,5个纵队用于进攻的兵力约10万人,兵力对比为4:1。而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依托易守难攻的地形抵抗4倍之敌只坚持了3天,也只能算一般。总的来说,74师确实比一般国军具备更强的战斗力,但也不宜过于夸大。而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覆灭的时候表现出顽强性尚且如此,可见国军的总体顽强性、士气确实不怎么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31
你只能得到国军伤亡的比较准确的数据。至于我党的数据。统计局很好的继承了这一传统。只能从个方推测出大概伤亡。或者三野战史资料完全解密才会知道到底损失了多少军队。

一九四七年五月举行的孟良崮战役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顿挫了敌人的进攻,迫使敌人暂时转入守势。
  
  但是,为什么军委于五月二十二日来电指出:“歼灭七十四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证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击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而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面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
  
  从电文上看,解放军在孟良崮一定是受了不小的损失的,但具体的损失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孟良崮战役这场内战中的重大战役研究已经很多了,但对于解放军伤亡数字,我所能看到的公开出版物均众口一词:1万2千余,其中伤9300多,亡2000 多,其他减员800多。而与参战的5个纵队16个师相比较,似乎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般“惨烈”。特别是对照国军的损失数字,俘19000余,毙伤 13000余(含阻援6000),那么,自下而上仰攻,武器又远不及74师的解放军,伤亡竟少于74师!
  
  况且,俘19000人里大有问题,被俘的19000人中有没有受伤的?难道都是好端端的被俘不成?如果考虑到被俘人员中的伤员,那么官方公布的解放军伤亡数字更显得是在造假。
官方数据:孟良崮战役的结果,解放军共歼灭32000多国民党军,其中毙伤13000多人,俘虏19000多人。战役中解放军方面也损失很大,共损失12000多人,其中牺牲6000余人。
估计可能损失不止这些,因为孟良崮后,三野一直吃败仗,吃了5、6个,搞得叶王陶对粟大将的指挥能力发生怀疑......
  
  毙伤13000人,俘虏19676人,合计歼灭32676人,华东野战军阵亡2043人,负伤9300人,加上其他减员,共计伤亡12189人,.---------刘统>
  
  最有意思的是一纵,无论过去的20军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史初稿还是后来的二十集团军军史,都绝口不提孟良崮歼敌数字。因为一纵打得苦、伤亡大,缴获最少,恐怕是有点面子心理。20军军史初稿里面在最后的战绩统计表中甚至在孟良崮战役一栏中加入了宁阳战斗打八十四师的战绩。所以一纵的战绩最不清楚,只有“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里的俘敌539人可供参考。一纵伤2044人,亡671人,其它233人,总计2948名(一纵统计误算为2945名)。
  四纵战绩据23军军史,共计7900余人。其中俘敌5300人(据“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四纵伤亡共2000名(同上)。
  
  八纵据26集团军军史,是7000余人。“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中,注明俘敌4500人内含83师一个营,因此可知统计的歼敌数字中是包括了83师一部的。八纵伤亡总计1050人(同上)。
  
  六纵数字也不清楚,24集团军军史以及24集团军简史中均称歼敌5700余人,俘敌2000人,但六纵的总结里是俘敌3500人。可能分列的部分有错误或颠倒。六纵伤亡1000人,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总计2700人(“孟良崮战役后各纵队汇报记录”(《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
  九纵,27集团军史和战后总结的数字是一致的,毙伤3780人,俘虏3001人。总计6781人。九纵伤亡计4000人,加非战斗减员共5000人(同上)。
  
  加一加,攻击部队一共歼敌的数字(除一纵的毙伤数以外)是26839人。其中应该包括部分阻援的战果以及歼灭83师一部的战果。
  其它各纵所知情况如下:
  
  七纵歼敌约700人,伤亡647人(19师381人,同上)。
  二纵的歼敌数字未见记载,21军军史中也没有记录。查该纵所属三个师的师史,四师全歼83师19旅57团一个营,毙伤俘敌380人,己方伤亡不详(61师师史);五师阻击毙俘敌800余人,己方伤亡200余人(62师师史);六师阻击杀伤、消耗敌200余人,己方伤亡不详(63师师史)。
  
  三纵方面情况不详。 
  加上阻援部分,可以计算的歼敌数字总计28919人,我方伤亡(不含非战斗减员)11845人。作为对比,国民党军声称此役“匪军伤亡当在八万人左右”,其自己所承认的伤亡数字为“亡官一七一七员,亡兵一一二五三名,伤官一三九二员,伤兵七四七九名,失踪官一六七员,失踪士兵三三一五名”(“蒙阴东南地区战役战斗详报”,《孟良崮战役资料选编》及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孟良崮战役》中均有该材料),合计伤亡失踪官兵25323人。

从以上数字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实际上双方在这一战斗的具体损失上都是一样的。即,都人为减少自己的损失数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那个年代里,这是攸关军心的事情。而且作为孟良崮本身来说,伤亡多少不是一个问题,那怕是5个纵队全部打光也在所不惜。因为作为华野的最大的敌人---整编74师来说,消灭它,就是整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