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伊拉克为何开战?

如题所述

主要是领土纠纷
还有宗教派系矛盾
对石油资源开采也有纷争
最后,最重要的是有美苏地区争霸的影子,美支持伊拉克,苏支持伊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2
因为伊拉克想当21世纪的中东老大,伊朗认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见不得伊拉克飞扬跋扈,美国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第2个回答  2012-04-12
1.为了争夺水资源2.宗教战争
第3个回答  2015-06-16
  伊朗和伊拉克分属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历史上一直是宿敌。两伊矛盾最早可溯及阿拉伯帝国入侵波斯高原以及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的冲突。其中,既有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之间的民族、宗教争端,也有边界纠纷和霸权之争。
  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波斯人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伊拉克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以武力征服波斯。波斯人虽然接受了伊斯兰教,但并未被完全同化,仍保持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什叶派伊斯兰教的特质。两伊战争中,萨达姆不断宣扬对伊朗战争是为整个阿拉伯民族而战,并以此要求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给予政治、军事和经济支持。
  两伊都信奉伊斯兰教。但伊朗90%穆斯林信奉什叶派,并立什叶派十二伊玛目为国教,是全球什叶派穆斯林的中心。什叶派伊斯兰文化也逐渐演变为“波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及波斯民族主义的核心”。伊拉克的什叶派信徒虽然占人口60%,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占人口少数的逊尼派(占伊拉克穆斯林人口的40%)所统治。宗教差异和统治权力之争成为两伊长期不和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1979年伊朗革命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曾因反对伊朗国王巴列维的统治而长期流亡伊拉克,并在伊拉克什叶派中有很大影响。革命胜利后,霍梅尼大力向伊拉克、沙特等国“输出伊斯兰革命”,并提出要在穆斯林国家建立伊斯兰政府,实现伊斯兰复兴和统一。
  伊拉克自1968年阿拉伯复兴党上台后,奉行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治路线,推行阿拉伯“统一、自由、社会主义”的纲领。而且复兴党反对政教合一和神权统治,主张世俗政治。1979年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后,决心成为当代阿拉伯的“撒拉丁”,担当起阿拉伯世界领袖的角色,建立一个“统一、公正、均富”的阿拉伯社会和横垮亚、非的泛阿拉伯统一国家。
  于是,伊朗伊斯兰革命思想就与阿拉伯复兴党尤其是萨达姆的理想发生明显抵触。伊朗抨击伊拉克复兴党“违背圣训和人类价值”,霍梅尼还把萨达姆及其领导的复兴党列为仅次于巴列维国王和“美国魔鬼”的第三大仇敌,并多次呼吁伊拉克什叶派起来推翻“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敌人”萨达姆政权。萨达姆对霍梅尼推行的伊斯兰革命也报有很大戒心,指责伊朗革命不是真正的伊斯兰革命,视之为他充当阿拉伯世界领袖的障碍。随着双方相互攻讦不断,两伊矛盾不断激化。1979年8月,霍梅尼第一次公开号召“所有被压迫的穆斯林人民”起来推翻伊斯兰世界的“腐配和残暴的政府”,矛头直指萨达姆政权。随后,双方互相驱逐对方侨民,为驻扎在本国境内的对方反对派提供支持。1980年4月,伊朗支持的伊拉克国内什叶派“号召党”企图暗杀伊拉克副总理,伊拉克驱逐了伊朗驻巴格达的外交官,两伊外交关系中断。两伊战争(1980-1988)随之爆发。
  两伊的领土和霸权之争十分复杂。16世纪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非王朝时代,双方曾为争夺伊拉克展开了长达数世纪的多次较量,期间波斯数度攻入两河流域并占据巴格达。自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就边界问题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由于双方缺乏信任,加之条约对边界划分并不明确,边界条约不时被撕毁。目前,两伊边界分歧主要集中在对胡泽斯坦地区和阿拉伯河的归属上。胡泽斯坦位于两伊接壤处,该地区99%的居民为阿拉伯人,因此阿拉伯人称之为“阿拉伯斯坦”。1925年,伊朗出兵占领了该地区,将其作为伊朗的一个省,改称胡泽斯坦。此后,伊拉克不断支持当地的阿拉伯人进行反抗伊朗统治的斗争。1969年4月,伊拉克因伊朗单方面废除1937年《德黑兰条约》,提出对胡泽斯坦的主权要求。1975年3月,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伊朗国王巴列维和伊拉克副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签订解决两国边界的《阿尔及尔协定》。伊拉克宣布放弃对该地区的领土要求,但仍支持那里的阿拉伯人的自治运动。
  位于两国边境的阿拉伯河是底格里斯河的下游,注入波斯湾。其流域石油蕴藏丰富,也是重要的出海通道。伊拉克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巴士拉即位于阿拉伯河口,主要原油输出管道也集中在该地区。河口附近的法奥是伊拉克的主要产油区,也是其唯一的出海口。阿拉伯河对伊朗同样重要。位于河畔的霍拉姆沙赫尔是伊朗最重要的港口。根据1975年两国签订的《阿尔及尔协定》,两国水域边界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但伊拉克1980年 9月单方面废除《阿尔及尔协议》,宣布整个阿拉伯河都是其领土。两伊战争后,伊拉克为准备入侵科威特,又宣布接受阿拉伯河按中心线划界。
  两伊战争造成巨大损失,双方死伤人数达100万以上,经济损失达9000亿美元。但战后双方关系很快有所改善。1990年8月17日,伊拉克正式宣布从伊朗领土撤军,10月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伊拉克从伊朗撤军后,了结了东线战事,萨达姆随即对南邻科威特发动了侵略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拉夫桑贾尼为首的伊朗务实派采取了“严守中立”政策。海湾战争后,由于美国主导中东,对两伊采取“双重遏制”政策。面对美国的共同威胁,两伊开始相互靠拢,逐步走向和解,关系明显改善。伊拉克宣布允许伊朗人访问、朝觐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圣地。1998年4月,伊朗释放了5584名伊拉克战俘,伊拉克释放了319名伊朗战俘,这是1991年来两伊交换战俘最多的一次。1999年5月,双方就寻找战争间阵亡士兵遗骸问题达成协议。2000年9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和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在委内瑞拉召开的欧配克组织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就诸如释放战俘、停止支持对方的反对派组织、战争赔款等问题达成协议,并表示将继续进行对话。同年10月,伊朗外长哈拉齐正式访问巴格达,受到萨达姆总统和副总统拉马丹的接见。这是20年来伊朗外长首次访问伊拉克,双方表示愿意消除发展两国关系的障碍,实现关系正常化。两国决定恢复执行《阿尔及尔协议》,同意就两国长期存在的问题恢复谈判,并达成一项允许伊朗穆斯林到伊拉克伊斯兰圣地参观朝拜的协议。双方还探讨了发展政治和经贸关系的途径。同月,伊拉克交通运输部长访问伊朗,双方论了有关允许外国飞机经伊朗领空飞往巴格达及连接两国铁路网等问题。不过,两伊和解任重道远,两国关系的实质性改善仍存在诸多障碍。
第4个回答  2012-04-12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