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是怎样使政府“服从于一整套规则”?

如题所述

685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后,企图恢复天主教会和专制统治,遭到人民反对。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捍卫“英国人的自由”,便向封建贵族妥协,邀请詹姆士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她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当女王和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迫逃亡。玛丽和威廉即位后批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由于这次政变没有引起内战,所以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之为“不流血革命”或“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留下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它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学到:过快或过急的变革难以巩固,真正的变革可以在保留旧有的形式下加以实行。①

对统治者而言,形势需要变革时,不妨作一些让步,以避免革命的爆发;对被统治者而言,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要求变革,但也不一定非要采取极端的形式不可,只要妥协能达到目标,也就没有摧毁旧机构的必要。于是,光荣革命不仅奠定了英国现在政治的基石,也基本确定了一种渐进的变革方式,这种变革方式是在保守与激进的政治倾向的激烈冲突中形成的,无不体现英国民族特性在政治领域的凝结。②

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它在几个方面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第一,从形式上看,“光荣革命”只改变了一个国王,而接替王位的又是他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因此事件看起来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革命”。但其实远非如此,究其实质我们看见:在“光荣革命”中,议会缔造了一个王国,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王国,而是王国从属于议会;在以后的岁月里,统治国家的是议会,而不是国王。因此专制时代固有的矛盾被解决了:专制时代的国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统治国家;现在民族自己掌握国家,宣称议会是它的代表,尽管控制议会的在当时只是大土地所有者。③英国是第一个把国家真正放回到“民族”手中的国家,在这个方面,它成为后来所有国家的榜样。英国的政治制度从这时起就走在世界的前面了,这为它后来的领先提供了道义基础。

第二,“光荣革命”缔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政治、社会框架中,其他阶层的创造力更容易得到发挥,经济活动不再受约束,相反更受到激励。英国在全欧洲、全世界第一个开始了政治、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它率先走向了现代化,“光荣革命”是第一块基石。

第三,“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英国人发现,光荣革命用和平手段解决了革命未能解决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荣革命”没有改变英国的君主制,也没有改变国王的地位。国王和议会达成和解;议会承认国王的地位,国王则承认议会的主权。这就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两方冲突,最后用和平的手段达成融合,从而把历史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事实上,“光荣革命”的发动者企图做的是一件极奇特的事:他们要推翻专制王权,同时又不愿意发动革命。邀请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现一个新的克伦威尔,从革命的经历中,英国人发现了革命的悖论。他们认为新的革命只会产生新的克伦威尔,而新的克伦威尔最终又会再导致另一个复辟。他们想跳出这个怪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专制。而“光荣革命”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个特点让英国在动荡不安的欧洲各国中独具特色,从而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具备优越的机制保障。英国在300年时间中和平发展,它把重商主义推到高峰,又率先发动工业革命。英国的强盛不是没有基础的,“光荣革命”就是它的第一块基石。

“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正如一位英国人谈到英国后来的发展时所说:“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④这个制度,是在“光荣革命”中创造的。英国后来能引领世界历史的潮流,它在制度方便的创新是根本的因素。

在“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动,这些变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合适的社会土壤,因此有一经济史学家说到:“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总之,通过光荣革命,个人的专制时代结束了,英国社会实现了从绝对王权向贵族寡头制的转化。这样,英国近代政治基本以光荣革命所确立的议会王权原则为基础,开始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的演进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光荣革命以后,颁布了【权利法案】,首次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