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介绍?

如题所述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在近80年的音乐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乐活动与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歌曲创作,其亲切上口的旋律与鲜明的时代感使他成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贺渌汀,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 、贺揩等。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东乡。1923年春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音乐 、绘画 。并与同好组织国乐研究会、国乐团,开始了早期的音乐活动。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 。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澎湃领导的东江特委会宣传部工作,创作了《暴动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1934年,以《 牧童短笛》、《摇篮曲》获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从此为乐坛瞩目 。同年应明星影片公司之聘,进入电影界 。此后,他一面在音专继续学习,一面以电影音乐工作为中心,为左翼进步影片《船家女》、《乡愁》、《都市风光》、《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以及话剧《复活》、《武则天》等配乐,创作了《摇船歌》、 《春天里》、《秋 水伊人》、《怨离别》等电影、话剧插曲,以及《心头恨》、《谁说我们年纪小》、《清流》等歌曲。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创作显示了贺绿汀在旋律创作上的天赋以及他良好的学院派作曲基础。如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歌《天涯歌女》,采用了江苏民歌的因素,听起来委婉清丽,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女的纯情。《春天里》的旋律非常简洁,节奏明快,情趣盎然,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失业青年的乐观精神。《秋水伊人》的旋律则优美典雅,具有浓烈的都市气息和抒情性,是当时风靡上海的“流行歌曲”。这些作品反映出贺绿汀在作曲方面的突出才华。

1937年“八一三”前后,贺绿汀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入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后随厂迁重庆。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员期间他创作了《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游击队歌》、《干一场》等,特别是作为演剧一队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歌》,在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得到广泛流传。从武汉到重庆以后的两年间,他的创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并趋于多样化。除为影片《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等配乐外,还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合唱《胜利进行曲》(之二),格调清新、富于泥土气息的无伴奏合唱《垦春泥》,戏剧性的朗诵调《嘉陵江上》,民谣风的抒情曲《阿侬曲》以及笛子独奏曲《幽思》,管弦乐《晚会》等。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题材上更加贴近时代的脚步,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革命热情与强烈的使命感,也使他成为左翼文化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如著名的《嘉陵江上》,曲作者运用了西洋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写法,并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寄托了对失去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怀念,表达了坚决打回老家去的抗日决心。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前往华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部、新四军鲁艺文工团工作。1943年夏抵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随后又负责筹建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等。在新四军和初到延安的近三年中,他把音乐活动的重点放在培训音乐干部方面。到联政宣传队后,他的创作以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斗争、新型的官兵关系为主要内容,追求音乐的通俗性和对歌舞剧形式的探索,以及用专业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构成了他在这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露营歌》等战士歌曲,以及管弦乐《森吉德玛》都曾受到战士和群众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他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在中华大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09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在近80年的音乐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乐活动与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歌曲创作,其亲切上口的旋律与鲜明的时代感使他成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贺渌汀,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 、贺揩等。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东乡。1923年春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音乐 、绘画 。并与同好组织国乐研究会、国乐团,开始了早期的音乐活动。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 。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澎湃领导的东江特委会宣传部工作,创作了《暴动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1934年,以《 牧童短笛》、《摇篮曲》获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从此为乐坛瞩目 。同年应明星影片公司之聘,进入电影界 。此后,他一面在音专继续学习,一面以电影音乐工作为中心,为左翼进步影片《船家女》、《乡愁》、《都市风光》、《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以及话剧《复活》、《武则天》等配乐,创作了《摇船歌》、 《春天里》、《秋 水伊人》、《怨离别》等电影、话剧插曲,以及《心头恨》、《谁说我们年纪小》、《清流》等歌曲。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创作显示了贺绿汀在旋律创作上的天赋以及他良好的学院派作曲基础。如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歌《天涯歌女》,采用了江苏民歌的因素,听起来委婉清丽,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女的纯情。《春天里》的旋律非常简洁,节奏明快,情趣盎然,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失业青年的乐观精神。《秋水伊人》的旋律则优美典雅,具有浓烈的都市气息和抒情性,是当时风靡上海的“流行歌曲”。这些作品反映出贺绿汀在作曲方面的突出才华。

1937年“八一三”前后,贺绿汀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入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后随厂迁重庆。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员期间他创作了《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游击队歌》、《干一场》等,特别是作为演剧一队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歌》,在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得到广泛流传。从武汉到重庆以后的两年间,他的创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并趋于多样化。除为影片《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等配乐外,还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合唱《胜利进行曲》(之二),格调清新、富于泥土气息的无伴奏合唱《垦春泥》,戏剧性的朗诵调《嘉陵江上》,民谣风的抒情曲《阿侬曲》以及笛子独奏曲《幽思》,管弦乐《晚会》等。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题材上更加贴近时代的脚步,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革命热情与强烈的使命感,也使他成为左翼文化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如著名的《嘉陵江上》,曲作者运用了西洋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写法,并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寄托了对失去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怀念,表达了坚决打回老家去的抗日决心。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前往华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部、新四军鲁艺文工团工作。1943年夏抵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随后又负责筹建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等。在新四军和初到延安的近三年中,他把音乐活动的重点放在培训音乐干部方面。到联政宣传队后,他的创作以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斗争、新型的官兵关系为主要内容,追求音乐的通俗性和对歌舞剧形式的探索,以及用专业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构成了他在这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露营歌》等战士歌曲,以及管弦乐《森吉德玛》都曾受到战士和群众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他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在中华大地。

参考资料:http://www.fxdzq.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60

第2个回答  2007-08-13
死了!。。。。。。。。。。。。。。。。。。。
第3个回答  2019-12-09
1903~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