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详细些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2、三过程   五要素   *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o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o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o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o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o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o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o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o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o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o 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二)、关键期   1、 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 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定义: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见书P20-21)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定义: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发展阶段: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   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四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1、认知方式定义: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 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   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见图),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   男女水平基本相等,男性分布更离散;结构差异各有优势领域   o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手段循序个别学习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差异表现   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   1、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4、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   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o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 ;态度   3、我国: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二、联结学习理论(P34-43)   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   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   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   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o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基本规律:(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o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P39)   基本规律:(理解)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有机体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之后不再有强化伴随,反应发生率降低,是减少不良行为和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惩罚(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不良行为和强化良好行为相结合)   o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P40)   o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   1、理论要点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三、认知学习理论   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代表学说: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   基本内容: 1、学习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P45-47)   1、布鲁纳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理解)   3、教师应如何做:首先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的概念原理以及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结构,引导过程中注意教学本身的新异性,跨度适当,难度适当,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根据学生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同时注意反馈信息。   o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实质:他认为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与新认知类似的认知结构、主动与新认知结构联系的倾向性、新旧认知结构发生作用使双方得到改善)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实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技术:先行组织者技术,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接受学习的意义: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和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   1、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强化)   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追问

只有这几章的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8
我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不知道你是要考研大纲,还是本科的学习大纲呢?
你得问得详细一点啊。其实很多书店都有卖的,你可以去买一本。追问

我是想考教师资格证,所以要准备教育心理学,你有重点么?

追答

一、教师资格证的心理学是比较简单的。
二、你在百度搜“教师资格证 教育心理学”,其中有一个百度文库的链接,你打开看看,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的重点,你可以看看。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三、我给你截了第一张的图。你可以参考一下。
四、如果满意可以采纳我的。呵呵。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