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师工作特点,谈谈做好教师工作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萧宗六小学教育管理2012福师大网络教育学院作业

如题所述

作者:李善敏

  一、敬老爱青避免心理挫折

  作为领导者一般都能正确对待中年教师,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但有时却不能正确对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特别是那些虽辛苦大半生却仍然默默无闻的老教师和那些不能循规蹈矩的青年教师,对他们往往产生许多偏见,极少考虑其个人需要,常常造成其心理挫折。

  (一)目前,学校领导者在对待老教师中,应着力克服以下认识:

  1.不能视多病者为包袱。

  几十年来呕心沥血,致使许多老同志积劳成疾,这样经常性的病假甚至病休,使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数目可观的药费一时报销不了,教师难免有意见,在领导者经过一番努力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有些人就迁怒于教师,把他们看成是学校的包袱。要么力图甩掉,要么对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不予考虑,只是以请示研究来敷衍塞责,或者干脆说:这问题我无能为力,你去找上级领导吧!这实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作为领导者,关心爱护每一个同志是我们的职责;其次,有的教师待遇偏低,生活比较困难。正是由于过去教师待遇偏低,工作辛苦,才使相当的人身体状况不佳;另外,药费难于报销是由于某些部门的工作存在问题,而教师的要求并不过分。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把他们当成包袱呢?对于这些同志,在工作上我们要予以适当照顾,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尽最大努力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说明原因予以安慰。

  2.不能只重视工作,而不关心其生活。

  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大多数校长对工作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能想方设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工作之外的一切全不考虑,头脑中唯有“工作”二字。试想,教职工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应由谁来管呢?难道生活与工作就毫无关系吗?

  有人就“你喜欢怎样的校长”对24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结论有65%的都喜欢能关心群众生活的校长。也就是说校长不关心群众生活就会使65%的教师产生心理挫折,这又怎能提高工作效率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我们满足不了65%的群众需要,在这些人中就会丧失或削弱校长的威信。那校长只有凭权力威信去影响群众了。但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使一些人形成了讲佩服而不讲组织服从的心理特点。这样权威能有多大的影响呢?由此可见,校长倘若不关心群众生活就失去群众、削弱作为领导的影响力,也就无法搞好工作。因此,校长既要重视工作,又要关心群众生活,或者说,在关心生活的基础上要再谈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要关心每一个教师,更应该关心每一个老教师,因为他们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诸如住房、子女就业、沉重的家庭负担,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身体状况等,都需要得到我们的关心。

  3.不能只考虑现任教师而忘记了离退休教师。

  教师辛勤耕耘几十年,燃尽心烛,桃李遍地而光荣退休,理应得到社会最崇高的尊重。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一旦将那极其简单的行装背回家中,从此便很少有人问津。偶尔有几位首长例行所谓的“慰问”,也不过是问问而已,并未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退休教师,为一些诸如领取退休金、退休金增补或药费的报销等小事而往返于各部门之间,有时还难免遭到冷遇等等。至于住房、生活等疾苦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一名现任教师每每看到这些,总不免使人心寒。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远离家乡任教,退休后好像不属于本地所管,原单位又似乎鞭长莫及,更何况期间人员的变更,难免有生疏之感,故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作为校长要时刻不忘本单位和自己身边的离退休教师,尽可能给予更多的关心。

  (二)在对待青年教师的问题上,校长应该注意:

  1.正确看待他们的傲气十足。

  他们受了几年的师范、师专教育,系统而扎实地学习了许多教育理论和文化专业知识,而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理论贫乏,文化专业知识薄弱,相比之下,一些人就觉得自己出人头地,而产生骄傲情绪。校长只要善于引导他们认识到理论水平与实际水平(工作水平)的距离;或者引导其发现别人的长处,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这一毛病也是不难纠正的。

  更多的情况则是:他们由于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言谈中经常说一些使人觉得新鲜的理论术语;由于坦荡、好胜的心理特点,而善于争辩,又不太顾及别人的情面;由于环境生疏或自学进修,而又不善于与别人接触等,从而便觉得其清高孤傲。其实这正是青年人的可贵之处。校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点来活跃学校的教研活动,引导其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锐意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如果能大胆使用,委以重任的话,对其提高将是极其有益的。

  2.正确对待其行为随便,工作草率。

  有些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看起来的确言谈举止不够规范,工作不够扎实细致,但将其简单的归结为品质问题,工作态度问题,却未免有些贬低。我们应当认识到,他们当了十几年学生,一下子要为人师表,还得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尽管他们努力使自己以教师的模样出现在学校中,可有时仍表现得像个学生,这也可谓积习难改吧。其次,这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处于青年初期,其少年时期活泼、好动甚至好玩的特点依然存在。另外,作为教师到底应当如何言谈、举止,如何处理学生与同志的关系,他们还不完全清楚。至于工作不扎实,则是由于中学、师范及有关大学的成人化教学方式的影响,因而表现得书写不规范,自习辅导跟不上,课堂讲解偏粗、偏快、偏深,作业批改不够仔细等等。由此看来他们这种随便、草率,并算不得什么错误,只要我们不断地讲清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和学校工作常规要求,并伴以领导和老教师的表率作用,这种现象便会逐步改变。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甚至表现出厌恶情绪,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使其觉得当教师处处受约束,事事受限制,从而产生改行的念头,或者干脆破罐破摔。只要我们既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又有真诚的爱心和沙里淘金的耐心,他们一定会成为好老师的。

  二、各司其职追求整体效能

  校长对待权力的态度,实质上决定着领导集体整体效能发挥的好坏。按校长对待权力的态度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专断型,权力集中于校长,以校长为中心,其整体效能一般;民主型,权力在集体,重大问题由集体商量决定,其整体效能最佳;放任型,权力在每个人,校长听从下属自由放任,其整体效能最差。就目前情况看,尤其在农村学校属于专断型校长占多数,不过是专断的程度重或轻而已,特别是以下三种类型最忌讳:

  1.忌唯我独尊,个人说了算。

  一些校长受封建“家长制”作风的影响,总觉得自己是一校之长,什么事都得自己说了算,将大小权力统揽于一手。他们评价领导机构,总是以能否充分体现个人意志为标准,评价下属以能否顺从作第一条件。因而排除异己,拉帮结派,这种管理严重束缚了下属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才能得不到发挥,他们大多数对校长不满,工作缺乏责任心,这样,即使是校长的意志,也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因而最终结论是:整体效能小于校长个人的管理效能。

  2.忌授职不授权。

  有些校长虽给下属一定的职能,但不授予相应的权力,并且善于插手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例如:让教导主任抓教学工作,但诸如课程分配,教研组长的任命等由校长任命决定,本来人员的分配要考虑个人情况,工作需要,还要考虑教师之间,教师与主抓领导之间的种种协调关系。而校长恐怕很难考虑周到。例如校长所任命的教研组长与教导主任的关系不易协调的话,不就给教导主任以后的工作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吗?另外,领导者的影响力本来有两个方面: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上述做法实际上校长剥夺了教导主任的权力威信。这样其作用就可想而知了。可见这种管理形式有两大弊病:给下属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严重削弱了下属的影响力,最终必然是:整体效能小于各领导成员管理效能之和。

  3.忌只醉心于权力而不负责任。

  还有一部分校长,权力高度集中,责任无限下放。爱揽权怕干事,把大小权力全揽手中。但连本职工作都推给下级,对下级的工作基本上是不闻不问。这实质上集中了专断型和放任型二者的特点,但从对待权力的态度来看,仍属于专断型。其效果主要受下属素质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如果下属能相互协调且素质好责任心强,就有可能获得上述第二种管理形式(好一些)的效果。否则,其效能比放任型更差。

  校长要依据下属的职务授予相应的权力,并规定相应的职责,做到“职、责、权”三位一体,使大家各司其职,各掌其权,各负其责,这样既有利于下属的工作,又可增强其责任心,从而充分发挥其管理才能。对有些重大问题,校长不要轻易做出决策,有时可召集全体领导成员或全体教职工讨论研究,集中大家的意见,然后再作决策。这样由于下属或群众参与决策,便可增强其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增强集体的团结,产生向心力,使群众产生主人翁感、自尊感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校长要正确对待、科学使用手中的权力,充分调动下属成员工作积极性,尽量减少管理系统的内耗,争取最优化的整体效能。

  三、高瞻远瞩,重视师资培训

  校长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也深知师资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但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却普遍存在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倾向。特别是在对待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培训等问题上,相当数量的校长存在下述错误观点:为保证质量,认为传统的教法更可靠,因而故步自封,关门办学;认为师资素质差,先进经验可望而不可及,因而对教师外出学习、参观、培训不感兴趣;认为教学工作紧张,无暇顾及;教育经费不足,条件不许,因而持反对态度。这些观点看起来不无道理,其实并非如此。

  第一,传统的应试教法并不可靠。正因为传统的应试教法少、慢、差、费,人们只力图改革,经过众多开拓者的反复实践,总结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素质教育其显著特点就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如果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深入体会,逐步运用,不仅不会影响质量,反而可使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否则,故步自封,关门办学不但保证不了质量,而且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发展。

  第二,新的素质教育教法并非高不可攀。除一些实验教学外,一般教学改革,并非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处位置、所起作用的改变,教师教学有着力点、指导步骤的改变等。一句话,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凡是能胜任教学的同志,只要其教育思想转变之后,新的教法是不难接受和运用的,其难度与当初接受传统教法是一样的,当然其运用的艺术性,要达到一些优秀教师的水平,并非一日之功,是与其自身素质密切相关的。传统应试教法运用不也有优劣之分吗?

  第三,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些校长,总觉得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派教师外出学习会影响工作,特别不愿意调骨干教师参加业务学习,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担心影响升学率。教师外出学习看起来是耽误了一点时间,对于有些学校,抽出一名骨干教师,也许当年的升学率会受到一点影响,但学习之后,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意义是远非一两天的工作或多考一两个学生可以比拟的。

  另外,加强校内的业务学习,诸如请专家来校指导,与各地建立信息网络,鼓励教师业务进修;让教师参加各层次的培训等也是师资培训的良好途径。总之,我们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争取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师资素质,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8
让学生感到你是自己人
第2个回答  2012-05-16
1、不要摆高姿态,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朋友。
2、严格要求,不要纵容学生的错误。
3、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