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如何保证不迷路?

3月8日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黑颈鹤等候鸟。

第1个回答  2022-03-17
候鸟迁徙如何才能保证不迷路?
关键基因——ADCY8决定了鸟类迁徙可以不迷路。
第2个回答  2022-03-17
候鸟迁徙如何保证不迷路?事实上候鸟也分很多种类的,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飞往南方较温暖的地区过冬,这种候鸟称为该地区的夏候鸟。以崇明东滩为例,须浮鸥、牛背鹭、小白鹭等鸟类在5月中旬到7月下旬到来,是崇明东滩的夏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到秋季又飞临此处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冬候鸟。同样以崇明东滩为例,针尾鸭、小天鹅、白头鹤于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下旬到来,属于冬候鸟。
不难发现,夏候鸟和冬候鸟都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如果候鸟既不在此地繁殖,又不在此地越冬,只是迁徙时途经此处,这些候鸟就是该地区的旅鸟。如果某些鸟类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称为为留鸟。如喜鹊、环颈雉等,它们的活动始终局限在局部地区,不具备迁徙习性。
(2) 迷鸟
有些鸟儿偶尔会偏离自身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样的鸟就称为迷鸟,比如,美洲鹤偶见于云南,埃及雁偶见于北京,等等。迷鸟来到异地,多半是由于天气恶劣,也可能有其他自然原因。

二、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迁徙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冒险,除了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还面临着被捕食和遭遇恶劣天气的考验。那么,候鸟为什么还要迁徙呢?
首先,鸟儿出于生存需要,自然要寻找适合繁殖和越冬的地方。夏季,北方水草丰美,昆虫繁多,鸟类能获取足够的食物,较长的光照时间也有利于雏鸟的生长。相比之下,南方地区或潮湿多雨,或炎热干旱,不适合筑巢。因此在夏季,北方才是鸟类繁殖的最佳场所。而到了冬天,北方冰天雪地,食物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南方就成了越冬的不二选择。
第3个回答  2022-03-17
一、候鸟、旅鸟、留鸟和迷鸟。
根据会不会迁徙、如何迁徙,鸟类通常可以分为候鸟、旅鸟、留鸟和迷鸟。
(1)候鸟
候鸟也分好几种。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飞往南方较温暖的地区过冬,这种候鸟称为该地区的夏候鸟。以崇明东滩为例,须浮鸥、牛背鹭、小白鹭等鸟类在5月中旬到7月下旬到来,是崇明东滩的夏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到秋季又飞临此处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冬候鸟。同样以崇明东滩为例,针尾鸭、小天鹅、白头鹤于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下旬到来,属于冬候鸟。
不难发现,夏候鸟和冬候鸟都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如果候鸟既不在此地繁殖,又不在此地越冬,只是迁徙时途经此处,这些候鸟就是该地区的旅鸟。如果某些鸟类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称为为留鸟。如喜鹊、环颈雉等,它们的活动始终局限在局部地区,不具备迁徙习性。
(2) 迷鸟
有些鸟儿偶尔会偏离自身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样的鸟就称为迷鸟,比如,美洲鹤偶见于云南,埃及雁偶见于北京,等等。迷鸟来到异地,多半是由于天气恶劣,也可能有其他自然原因。

二、候鸟为什么要迁徙
迁徙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冒险,除了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还面临着被捕食和遭遇恶劣天气的考验。那么,候鸟为什么还要迁徙呢?
首先,鸟儿出于生存需要,自然要寻找适合繁殖和越冬的地方。夏季,北方水草丰美,昆虫繁多,鸟类能获取足够的食物,较长的光照时间也有利于雏鸟的生长。相比之下,南方地区或潮湿多雨,或炎热干旱,不适合筑巢。因此在夏季,北方才是鸟类繁殖的最佳场所。而到了冬天,北方冰天雪地,食物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南方就成了越冬的不二选择。

另外,鸟儿体内也有一只“生物钟”——激素,会在适当的季节提醒它们该动身了。实验表明,脑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和肾上腺分泌的皮质激素与鸟类迁徙行为直接相关,而这些激素的分泌又与光照密切相关。光照时间延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使生殖腺发育,进而诱发迁徙行为。
三、候鸟是如何导航的
许多候鸟似乎不懂得“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它们在迁徙时并不走直线,而是绕道而行。这很可能是因为大陆漂移改变了目的地的地理分布,而鸟类还是遵循着迁徙本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风力,从而节省体力。

有些候鸟的迁徙距离非常遥远,甚至需要跨越许多国家或者大洲。那么,它们是如何精准导航,完成长途旅行而不迷路的呢?
不同鸟类的导航方法不同。有些依靠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地标来定向——也就是依靠视觉;有些则依靠地磁场定向。当然,也有鸟儿同时使用好多种导航方式。

解决了路线、导航两大问题之后,剩下的,便是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开启旅程了。结伴迁徙具有诸多益处,比如,更容易发现敌害,有经验的鸟还可以承担为整个团队寻找食物、水源的重任。若是像大雁迁徙时那样排成“人”字形,后面的鸟还能充分利用领头鸟产生的气流,节约体能。
第4个回答  2022-03-17
许多候鸟似乎不懂得“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它们在迁徙时并不走直线,而是绕道而行。这很可能是因为大陆漂移改变了目的地的地理分布,而鸟类还是遵循着迁徙本能,回到原来的地方。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风力,从而节省体力。

有些候鸟的迁徙距离非常遥远,甚至需要跨越许多国ˇ家或者大洲。那么,它们是如何精准导航,完成长途旅行而不迷路的呢?
不同鸟类的导航方法不同。有些依靠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地标来定向——也就是依靠视觉;有些则依靠地磁场定向。当然,也有鸟儿同时使用好多种导航方式。

解决了路线、导航两大问题之后,剩下的,便是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开启旅程了。结伴迁徙具有诸多益处,比如,更容易发现敌害,有经验的鸟还可以承担为整个团队寻找食物、水源的重任。若是像大雁迁徙时那样排成“人”字形,后面的鸟还能充分利用领头鸟产生的气流,节约体能。
第5个回答  2022-03-17
不同鸟类的导航方法不同。有些依靠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地标来定向——也就是依靠视觉;有些则依靠地磁场定向。当然,也有鸟儿同时使用好多种导航方式。

解决了路线、导航两大问题之后,剩下的,便是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开启旅程了。结伴迁徙具有诸多益处,比如,更容易发现敌害,有经验的鸟还可以承担为整个团队寻找食物、水源的重任。
若是像大雁迁徙时那样排成“人”字形,后面的鸟还能充分利用领头鸟产生的气流,节约体能。
世界上的候鸟,不管是白天飞行,还是夜间飞行的,它们都有一种特殊的导航本领。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多次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在白天飞行的鸟,多数是根据太阳的方位、高度来定向的。夜间飞行的鸟,是依靠星空来识别方向的。当星星从东转向西的时候,鸟体内的生物钟会帮助它保持原来的飞行方向。

  有的生物学家认为,某些生物(包括鸟在内)能够依据天空偏此外,某些鸟类对超声波特别敏感,它们在高空飞行时,能听到远处的雷雨声,还能听到1000千米以外的波涛声。也许,它们就是凭借着这种特殊的本领识别方向,修正迁徙路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