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缺少目标及方向属于什么心理

如题所述

你好,作为一名大二的在校大学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学生缺少目标和方向是一种迷茫的心理,是很正常的表现,不需要太过于担忧,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自身经验,给你提供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尝试

首先,大学生刚刚从高中升上来,思维方式还是停留在高中阶段,这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除此之外,因为高中时期我们都有自己的目标,全班人都是围着一个目标前进,即考上一个好大学,因此在大氛围的带动下,即使你不知道你将来的方向是什么,你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为了考一个大学。

志气

然后,有些人可能并不喜欢学习,可能只是父母老师逼着他去学,因此他仅仅只是被动学习,当到了大学之后,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一下子要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真的有点难,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也就觉得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想要什么东西,也就会缺少一个目标和方向。

拼搏

最后,很多人在高中时候因为想考上一个好大学,所以就没有接触过很多新的东西,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一下子到了大学要选专业,要确定人生目标的时候总是会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而这种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常常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现阶段的迷茫不用太担心,大部分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放平心态,并且不断地去尝试新事物,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眼界,逐步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终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5

大学生缺少目标和方向属于迷茫的心理。

因为大学生之前的生活和学习都是被安排好的,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都是以学习为目的和主要方向。

但当大学生刚踏入社会中,心理会有一种迷茫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缺少目标。

大学生想要找到方向和目标,那么就要懂得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可以从所学专业,自身优势,特长爱好来决定你所想要的职业发展方向。

可以先选择一份职业,然后制定长期目标,分期目标,然后往这些目标而努力,那么你的目标和方向就已经很明确了,只要自己自信大胆去做,那么你就能更上一层楼。

第2个回答  2022-03-11

迷茫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良好、有健康的人格。

当代大学生目标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需要转变,社会和家庭的期待需要包容,高等教育的供给需要改革。

首先,大学生应该拥有正确的择业观。


在一段时间里,“眼高手低”“低不成高不就”的就业观,让一些大学生经历过“选择”与“被选择”、应聘与被拒绝的纠结和痛苦。有的不愿从基层做起,有的逃避艰苦环境,有的没有生活目标,还有的宅在家里成了“啃老”一族,这种行为表现成为社会的一种诟病。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一些多年来在家庭、学校“圈养”下长大的大学生缺乏艰苦的磨砺,缺少面对困难、艰苦环境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事实上,知识能力的缺失并不可怕,最为可怕的是精神萎靡、目标缺失。


其次,社会应该尊重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


最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群体莫过于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依然是很多父母对高等教育最大的期待。有些家长担心子女送快递吃苦受罪,换个角度想,孩子愿意从基础工作做起,是不是反倒要表扬和鼓励。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此时能做“接地气”的工作,将来才有可能顶天立地。社会方面也应该为做别的大学生提供更加包容的制度和舆论环境。在就业导向上,一些用人部门出于面子的“学历高消费”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一般比较高水平的岗位不应也不可能拒绝大学生,但是高学历的大学生在一些低端岗位、普通职业工作,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因此不必大惊小怪。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任何岗位上都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都有可能建功立业。


第三,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支持。


亚里士多德曾言:人生最终的价值在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反思我们的教育,标准化式的大而统一要求下的培养,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去“塑造”所谓的人才,结果导致学生的“营养不良”或者是“吸收不良”,潜质与特长被埋没,兴趣与爱好被限制。

一些高校所关注的是当下为了就业的技能教育,而忽视的是为了人生的素养教育。很多教育是在“教书”而不是“育人”。“目中无人”的教育还大有市场,“以生为本”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


实际上,大学生与培养目标岗位不一致,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一些大学生而言,大学学习并没有与兴趣相关,很多人是“被”专业进来,也有的是他们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对应或不适合自己。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也是一种人生的经历,既是学习,有功利性的追求,也是生活,非功利性的享受。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罗兰·安吉尔说:“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对此,大学教育最应当回归“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的教育本质,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乃至终身发展中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其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做“快递小哥”表明,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愿有更多的类似于“快递小哥”的大学生活跃在社会的不同舞台上,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与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3个回答  2022-01-05

缺少目标及方向跟心理没有关系,也许他还没有碰到感兴趣的东西,也许他还找不到方向或者目标,这应该是认识或者兴趣喜好上的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

第4个回答  2022-01-05

这属于一种躺平心理。既然达不到,就不树立方向,自己享乐就行。这种心理很可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