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魏忠贤有什么功绩?

如题所述

历史是人民的选择,时间以它不易察觉的速度快速地一闪而过到现在。今朝回顾史事,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史事产生的矛盾成为一件件令人们疑惑的历史,在明朝,出现过很多复杂的人物,其中魏忠贤就是一个例子。

魏忠贤是一个阉宦,按理说一个小太监是不能上位那么快成为整个明朝不可或缺的影响人物之一的,那么魏忠贤到底是靠什么手段获得如此常人无法企及的财力和权力的?

魏忠贤这个人物,根据野史记载以及世人流传,据说他本是一个流落街市的小混混穷困潦倒,后来自谋生路接受宫刑才进宫做了太监。自从做了太监,别的不说,光是征税敛财就高达一年二十万两,完全高于朝廷的收入,以此来壮大自己的财政和权位。

随着权力扩张得越来越大,他逐渐不受限于崇祯皇帝等皇权限制。联合东林厂和朝内的内阁文臣暗地里勾心斗角,不仅手段高明还擅于理财。为什么连皇帝都奈何不了这样的一个小太监?

从皇宫里的小人物一步步上位成为院士,魏忠贤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他是忠臣还是叛官?

那么回到朝廷中看,魏忠贤是不是个忠臣呢?光启皇帝在位期间,魏忠贤就已经开始实行他的手段和权力,皇帝在位期间魏忠贤不算特别忠厚,也不是对朝廷谨守职责过多,不过在魏忠贤管理的时候朝廷很少出过事情,各种情况都趋于稳定,但就是他一边辅佐皇帝处理内政一边其实悄悄在转移皇帝的权力,大部分财力人力都被魏忠贤掌管,皇帝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话语权。

如果魏忠贤不贪恋权位他会这么做吗?操纵皇帝如同操纵傀儡,皇帝当然不愿意。所以崇祯皇帝在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财政管理和内政事物该如何处理的情况下,又遇上了百姓社会矛盾激化的的造反事件的双重压力下,选择了听信文臣的话,杀死了魏忠贤。

文臣大部分都被魏忠贤得罪过,墙倒众人推,崇祯皇帝实际上只为保住自己的政权,宁愿杀死一个能臣,砍掉自己“左右手”,最终,明朝在魏忠贤死后不久,一系列社会矛盾便顺势而来,全面爆发,朝廷里的文臣还是武将大部分都为了自己保命选择了投降。崇祯皇帝最后也只能哀叹而亡,明朝就这么结束了。

另外,明朝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并没有解决,贪官污吏与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不平等矛盾本身就埋了下了好几个定时炸弹,积累的社会矛盾无法避免,因为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没有去解决,农民起义无法避免,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魏忠贤的确是一个善于理财又有头脑的人物,但他并不能彻底帮助明朝解决社会矛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认为这只不过是明朝的自我安慰而已,任何朝代,一旦社会矛盾严重剧烈,没有解决,潜在的问题就会不断出现,最终导致灭亡。因此,存在即合理,历史亦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