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如何学好?

如题所述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都会尝试尝试创设情境,为学生在一开始就进入愉悦,轻松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
   一、背景

  
但是在复习课中,情境的创设却容易被忽略,主要原因在于:一、有些老师将复习课与新授课“泾渭分明”,认为复习课就是“练习”课,实行“题海战术”,相对
于新授课,情境的创设在复习课中就没有必要了。二、复习课的知识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同时会涉及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很难在一个情境中进行串联。三、
有的老师会把复习课变为新授课的重复,使用新授课相同的情境,使用过的情境就好比重播的球赛,学生自然会觉得空洞乏味,失去了情境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复习课就容易成为了炒饭课,枯燥的重复练习,使得基础好的学生提不起劲,基础差的学生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影响教学质量。

  
复习课既要把不仅将知识点进行复习,并且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复习课中的情境,不用学生感觉枯燥,用多了反而
花哨不实,那如何把情境创设在复习中用好,用实,用得精彩呢?结合我个人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这一堂复习课的三次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复习与提高”中立体几何的总复习内容之一,主要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面积、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新授课中,以上知识点教学超过20课时,可以说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且立体几何的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缺乏情境作为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点,这节课势必会变得枯燥无味。
   二、课例研究过程
   第一次实践:不要让情境成为“面子工程”
   为了在课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第一次实践中,课的开始,我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创设了一个“小胖家里的金鱼缸”的情境。
   案例一: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养过金鱼吗?
   生:养过(没有养过)
   师:小胖家里就养了不少金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动画演示)
   你们看,小胖家的金鱼缸是什么形状啊
   生: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那么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吗?
   生:长方体有……
   在引入环节之后,再也没有再涉及到“小胖家中的金鱼缸”这个情境,之后的练习中也没有设计任何情境。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一开始很明显被“小胖家中的金鱼缸”的情境所吸引,注意力十分集中,举手积极踊跃,非常想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随着课的推进,学生的反应逐渐变得冷淡,课堂上越来越安静,发言也渐渐减少,甚至出现了几次冷场的现象;在课后的测试中,个别学生水平有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没有提高;而且不少学生反映这节复习课做题做得累。

  
学生虽然开始时被情境所吸引,但这“一次性情境”显然无法让学生保持一整堂课的学习热情,随着后面分类整理,各种练习的展开,复习课又回到了“练习”模
式,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表现出的冷淡也不难理解,这种状态下的大量练习会使学生感到疲惫,提高课堂效率当然也无从谈起了。
   小学数学教学设
计中,通常将情境引入作为第一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在课的一开始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就容易造成“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引入”的误区,只要在引入环节设
置情境,吸引到学生注意力即可,忽视了在后面各个环节的兴趣引导。尤其是复习课这种知识点比较丰富,练习量也比较多的课型,更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
点,要不断地刺激,反复地激发,使其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而不是为了引入而创设情境,看似刚开始挺热闹,但这只是“虚假繁荣”,随着课的推
进,积极性渐渐被消磨,越学越没劲。所以,“面子工程”不可取,“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次实践:不要让复习课变成“情境大拼盘”
   针对于第一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尝试着将情境创设铺设到整节复习课中,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学习。除了在情境引入运用了“小胖家里的金鱼缸”的情境外,在各种的练习中也设置了情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2
从身边找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建立空间概念,还有就是学习的时候别太急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