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运载火箭有哪几种型号,运载能力各是多少,各自担负什么样运载任务?

如题所述

我国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起,到1999年底,已先后研制成功了“长征”系列的13种运载火箭,形成可4个子系列,即长征一号系列、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它们能够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各种应用卫星或其他航天器。 长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中正式使用过的有长征一号和长征一号D两种火箭。在“长征”系列中它们的运载能力较小,适合于运送质量较小、轨道较低的有效载荷。 长征二号系列中按投入使用的先后次序有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C/SD和长征二号F等6种火箭。长征二好系列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且质量较大的有效载荷。其中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和长征二号D主要用于发射返回式卫星;长征二好C/SD是长征二号C的改进型,主要用于一次发射多颗卫星;长征二号E是捆绑式火箭,其芯级是长征二号C的又一改进型,主要用于将重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长征二号F则是长征二号E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提高了火箭各系统的可*性,主要任务是发射载人飞船,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就是用它发射的。 长征三号系列包括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和长征三号B三种运载火箭。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质量较大的有效载荷(1.6-5.1吨)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是目前我国发射国内外地球同步卫星的主力火箭。 长征四号系列包括长征四号A和长征四号B两种火箭。它们都是三级液体火箭,各级都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而甲肼作推进剂。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截止到2000年6月,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射61次,成功55次,成功率为90%以上。从1996年10月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成功率为100%。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长征三号系列的特点是:(1)它们都是三级液体火箭,且第三级都采用液氧/液氢做推进剂,第三级的贮箱都是低温共底贮箱;(2)第三级发动机可以多次启动;(3)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液氧/液氢是目前火箭上使用的性能最好的化学能推进剂。由于它们是超低温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氧的沸点是-183℃,液氢的沸点是-253℃,为此必须对推进剂贮箱和输送导管进行绝热,一面箭上其他系统在超低温环境下无法工作,也防止推进剂大量蒸发掉一部分,所以在临发射时还要进行补充加注。氢的分子量小,粘度低,极易泄露,并且氢与空气中的氧混合后极易爆炸,因而在火箭上采用了严格的密封和吹除措施。为了增大火箭的运载能力,在第三级上采用了共底贮箱,即液氢箱的下底就是液氧箱的上底,以求尽量减轻火箭的结构质量。因为液氢的温度足以使液氧冻成固态氧,这就要求两个贮箱的交接处不仅有足够的强度,不允许有任何的渗漏,还应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长征三号和长征三号A装有不同的氢氧发动机,但它们都可以做多次启动,这样有助于飞行轨道的转换,也有利于提高有效载荷的入轨精度。在发动机关闭期间,发动机无法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因此采用了以单元肼类推进剂的姿态控制发动机,由它提供控制力,控制火箭在滑行段的飞行姿态。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能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因而它们在执行不同的运载任务时,无须改变火箭的状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长征三号A的一、二子级基本上与长征三号的一、二子级相同,只是结构尺寸有某些改变,如尾翼加大、贮箱增长等。其三子级则是新研制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如数字化小型控制系统、四框架挠性平台、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增压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和用氢气气动机作动力的双向摆动伺服机构等。 高压气瓶是高压气体的容器,要想增加压缩气体的质量,无论是增加气瓶数量还是提高气体的压强,都会增加气瓶的结构质量;如果降低高压气体的温度,则可在气瓶容积不变、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容纳更多的气体。一般的钢材在液氢温度下会变脆而不能承载,其中的关键是制造采用新材料的高压气瓶。 火箭的推进剂组元都是按一定的比例加注的,但发动机工作时不可能绝对按比例消耗,这样,最终剩下的某种组元推进剂将成为废物。推进剂利用系统就是要尽可能减少这些废物。 伺服机构的能源可以是电池、高压推进剂或涡轮转子输出的力矩,但长征三号A第三级的工作时间长,又是超低温推进剂,涡轮也是因低温原因而被绝热材料封闭着,所以第三级的伺服机构既不能用电池或推进剂带动,也不能用涡轮轴带动,为此,研制了用发动机头部输出的氢气带动的伺服机构。长征三号B是捆绑式火箭,芯级是经过修改设计的长征三号A,在芯级的一子级绑了四个液体助推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