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汉语语法在哪些方面过于繁琐吗?

如题所述

懂点语言但不懂语言学的人,当这是一个调查题,陈其可否。我有个猜想是:「语法」意识甚后于汉语的形成,这和我们的音节密度、换气频率有关。因为我们音节非常稀松,换气相当低频,所以说起话来,大珠小珠落玉盘;语序变换可以很自由,更要命的,可以随其节奏任意加减一些字节,当其成了习惯,就更是出来一些现象,如四字词、四字句成串,否则就说不出口了;如凡说到形容词,前必加个「很」字,否则就别有意味:

她很美。(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她美。(却是声明一种本质)她是美的。(更像揭示本质,甚至以她来定义「美」)她是美的。(丑的那个是她妹妹……)

所以这样简单的表达,就涉出这么多的语气暗示之微,然而方向不同,于是咫尺千里。我不知道这现象,算不算语法份内;但若语法学家试图从语法去给出解释,只能越理越繁难。因为那几个例子,造成的意味的区别,不在于「语法」理解的「法」,而在于字节吐露的习惯度。「她很美」最顺嘴,也所以最平常;「她美」最果决,也所以最接近断言、定义;「她是美的」,则gentle and subtle了许多。与之相比,She's beautiful; She's very beautiful,---- 这音节密度与换气频率简直无殊,所以当然在意味上毫无差别。

钱钟书提到过我们会有「不忿」恰好表达「忿」的习惯。不知汉语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从geography到geology,他那里可有过一些俏皮但是深刻的解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1

「了」字的位置

以前见过不少外国人对这个掌握不好。比如英语中,对于过去时态,只需要把动词变成过去式的就行了,完成时态就用过去分词,但是在汉语里的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候需要加「了」,有时候不需要,「了」字的位置不一样还会影响意思。

比如 I ate eggs yesterday, 可以翻译成 「我昨天吃了鸡蛋」,也可能就要翻译成 「我昨天吃鸡蛋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 what did you say, 可以翻译成「你说什么」,也可以翻译成「你说了什么」,还可以翻译成「你说什么了」,三者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 I did something,可以翻译成「我做了一些事」,但是不能说「我做一些事了」。这些估计都不是可以通过只学语法来掌握的,表达的方式比英语要多很多,对汉语初学者来说应该是比较「繁琐」,比较难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1

汉语中叠词结构应该够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喝一壶了。特别是叠词结构中的双重叠词与部分叠词。单叠词英文中也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haha,nonono,但以下叠词对非汉语圈的人来说就非常麻烦了:

双重叠词,比如说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这种,还有意思意思,开心开心这种。部分叠词,种类比较多:AAB,谈谈心,聊聊天,耍耍赖;ABB,风萧萧,情深深,雨蒙蒙;ABA,动一动,走呀走,撸啊撸;AABC,冤冤相报,多多益善,井井有条;BCAA,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日月昭昭;ABAC,一板一眼,糊里糊涂,要死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