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在哪些方面过于繁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17
在古代汉语中,需要表示的专有名词比较少,且文言中一个字即为一个词,所以古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多为普专(强调一下,是大多,不是全部,也有特专。
如「荆州」,「荆」为专名,「州」为通名)。
但是,很多单字的专有名词在使用时其偏旁部首“形声”特性可直接从字中分辨“专”和“通”(通的部分为字的“形“,
专的部分为“声”)。
例如:「河」(专指黄河)。
(强调一下,并非所有专有名词都是单字,只是文言重专有名词多为多单字)
第2个回答  2021-12-17
在很多方面都是过于繁琐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3个回答  2021-12-17
例如:我要学,要我学。被他打了,把他打了
第4个回答  2021-12-17
主要是多音字这一块。
第5个回答  2021-12-07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必考的重点、难点之一,尤其是词类活用现象,那些词语就像孙悟空法力多多变来变去,让不少同学不得要领。同学,别慌呀!孙悟空本领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具有传承性,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这把金钥匙,学习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便可开启文言文学习的神秘之门。所以想要靠语文成绩拉高总分的同学们,可以把这方面的学习当作突破口。

一、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是指某些词语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的词性发生变化,活用作名词。如《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乘奔御风”是并列短语,由“乘奔”+“御风”这两个短语组成,“御风”是动宾关系,即可推断出“乘奔”亦是动宾关系。“奔”本是动词“飞奔”的意思,“乘”是动词,它的宾语应由名词或代词充当,所以“奔”在这里活用为名词,当“飞奔的马”讲。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常常提到的语感!

再如《河中石兽》中“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示被动。“之”代词,指石兽。那么石兽被什么携带走呢?“暴涨”本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即暴涨的河水,这里作主语。这句话可翻译为:怎么能被暴涨的(凶猛的)河水带走呢?或者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暴涨的(凶猛的)河水怎么能把石兽带走呢?

二、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这种用法,修辞的意味非常浓厚。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这句话翻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再如:“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译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表示处所或工具。如《愚公移山》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运”是动词作谓语。“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三、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的特点环境中,有的形容词失去其形容词的特点,而活用为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如:《出师表》中“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一句,“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充当宾语。意为善良诚实的人。这句话翻译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再如《三峡》中“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均是并列短语。“素湍”、“绿潭”是两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湍”“潭”是中心词。“湍”本义是“湍急”,原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急流。“回清“”倒影”也是两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清”原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清波。这句话翻译为:春冬季节,就会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上面的例子说明,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开启文言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凭借着丰富而准确的语感,学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有根可寻,有法可用,我们就能够轻松地破解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儿吧,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明天我们一起继续破解文言文学习中的其它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