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的分布和成矿有利地区预测

如题所述

根据金属矿产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成矿特点,将内生金属矿床分为岩浆型、伟晶岩型、热液型、接触交代型、斑岩型、火山型、层控热液型。

岩浆型矿床是指与岩浆作用主要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而形成的矿床,矿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基性、超基性等岩体密切相关。岩石有二辉橄榄岩、斜辉橄榄岩、橄榄岩、角闪辉长岩、辉绿辉长岩等。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赋存于岩体中。根据成矿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熔离分凝式、深熔贯入式、晚期贯入式及接触交代式矿床。岩浆型矿床主要有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镍矿、铜钴等矿床组合。此类矿床分布于稳定地块边缘,深大断裂的边部。典型矿床有甘肃金川、吉林红旗岭等铜镍矿;西藏罗布莎、新疆萨尔托海等铬铁矿;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等。

伟晶岩型矿床是指矿物成分与母岩相似、矿物结晶粗大,其中含有用组分富集达到工业品位的地质体,它的形成是与岩浆岩和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矿床典型代表为阿尔泰及川西伟晶岩型的钼矿及锡矿。

热液型矿床是指由与中酸性深成岩及潜火山岩有关的热液所形成的矿床。矿体呈脉状、细脉状、网状、囊状等,赋存于岩体或围岩碎裂带中,围岩多为硅酸岩。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近岩体的矿床常出现钾长石化、钠长石化、黑云母化。热液型矿床分布广泛,矿种以钨、锡、钼、铅、锌、铜、锑、汞矿为主,典型矿床有江西西华山、广东锯板坑等钨锡矿;湖南桃林、内蒙古盂恩套力盖等铅锌矿。

接触交代型矿床主要指赋存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两侧矽卡岩中的矿体组成的矿床。矿体形态复杂,受接触带控制,在接触带两侧发育了复杂的矽卡岩化。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往往是多阶段形成的,矿物成分复杂,有各种辉石、石榴子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方柱石、符山石等矿物。矿种组合有铁铜矿、铜铅锌矿、钨锡钼铋矿等。矿床多分布于隆起边缘坳陷区。典型矿床有湖北铜录山铜矿,湖南柿竹园钨锡矿等。

斑岩型矿床是指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有关,并具有一套面型围岩蚀变的矿床。岩体多为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等。矿体在岩体中或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的两侧,围岩种类较多,有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一般为岩性坚固而易破碎的岩石。围岩蚀变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特征之一。比较大的矿床均具有分带明显的面型蚀变,典型蚀变类型从内向外有硅化、钾化、石英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矿石多呈细脉浸染状。斑岩矿床分布于褶皱带中的隆起区的边部,并受断裂控制;在地台区它分布于遭受后期构造运动而活化较强烈的部位。斑岩矿床矿种组合有铜钼矿、铅锌矿、锡矿、钼矿、钼钨矿等。典型矿床有西藏玉龙、江西德兴、陕西金堆城等斑岩矿床。

火山型矿床是指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可分为海相和陆相火山岩型两类,中生代以前的火山型矿床多为海相。前寒武纪以偏碱性海相火山岩系为主,古生代以来为细碧角斑岩系及流纹-安山-玄武岩系。矿种有铁、铜、铅锌等。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典型矿床有白银厂铜矿。在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的火山型铁、铅锌矿,均为陆相,如宁芜铁矿、五步铅锌矿等。

层控热液型矿床是指赋存于地层层间剥离带或层间破碎带中的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其产状与围岩近似一致。容矿围岩分两类:一类为前寒武纪变质岩;另一类为碳酸盐岩类。其矿种组合有铜铅锌矿、铅锌矿、汞锑矿等。矿体与岩浆岩无直接空间关系。成矿热液来源多种,除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热卤水外,还可能有变质热液及大气降水。典型矿床有内蒙古霍各气铜铅锌矿、甘肃厂坝铅锌矿、贵州木油厂汞矿等。

内生金属成矿系统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岩是内生金属矿床重要控矿因素,除层控热液型矿床见不到与岩浆的关系外,其他类型都与岩浆岩密切相关,而且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与矿种呈现有规律的联系,基性、超基性岩往往与铁、铬、钛、铜、镍等矿床有关,且多形成岩浆型矿床;中基性—中酸性岩浆岩,往往与铁、铜、铅锌矿有关;中酸性—酸性岩与铜、钼、钨、锡矿有关。在统计与钼有关的花岗岩时,可以看到当SiO2<70%时其钼与铜矿共生,当SiO2>70%以上K2O偏高时就往往为单钼矿及钨钼矿。岩浆岩的演化在一个构造旋回中是基性向酸性演化,而在地壳总体演化趋势中也是向酸性演化,这种特点也反映在内生金属成矿系统的演化中。

1.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的分布

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铬、镍、钴、铂、钒、钛、金刚石等。不言而喻,只有切割地壳很深的断裂或强烈的构造挤压,才能将基性、超基性岩浆从地壳深处引导到浅处。因此它们的分布常受规模巨大的构造体系所控制,在我国主要受青藏歹字型构造体系、欧亚山字型东翼、蒙古边缘弧形构造、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特别是川滇经向构造带)、华夏系与新华夏系以及西域系(中国西部北西向构造带)所控制。

此外,根据物探资料,我国的深断裂主要有东西、南北,北东、北西四组,它们的控岩、控矿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我国地质构造的发展朝向南西、南和南东方向呈弧形向外侧迁移演化并渐趋强烈的特点分析,从我国内地向着我国大陆的西南、南、东南边缘,成矿条件可能有越来越好的趋势。

2.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的分布

中酸性岩在我国分布极为普遍。凡具一定规模的构造体系都控制有中酸性岩带(图4-1、图4-2)。

图4-1 中国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主要花岗岩分布略图

图4-2 中国晚古生代及中新生代主要花岗岩分布略图

与中酸性岩有关的矿产也极为丰富,如高温矿产钨、锡、钼、铋、铁、铍、铌、钽、砷等;中温矿产铜、铅、锌、银、金、钨、锡、钼、铋、铁等;低温矿产锑、汞、银、金、砷、铜、铅、锌等。它们的分布受着各种构造体系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华夏系三条隆起带、三条纬向构造带、西部北西南构造带、欧亚山字型东翼、经向构造带(特别是川滇经向带)和青藏歹字型构造。基于我国大陆地质构造的演化程式,加之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致使我国东部濒海地区和南岭成为内生金属矿产最丰富的地带。因此亦可预料川滇及其以西的青藏歹字型构造控制的范围,以及中蒙弧形构造影响的范围,应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类同,是寻找内生金属矿产很有希望的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